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广东三凌塑料管材有限公司技术工王柏春

扎根一线 普通工人蜕变为技术多面手

南方工报 2024年05月20日 全媒体记者林婷玉 通讯员曹俊峰 图片均为单位供图

  ■王柏春在工作中。

  今年46岁的王柏春,入职广东三凌塑料管材有限公司已有27年。他从一名普通的工人逐步成长为技术组长、项目组长等重要职位,主抓生产配方、工艺及新产品的研发。吃苦耐劳、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勤学奋进是对他成长历程最贴切的描述。

  奋战在研发一线

  在王柏春看来,从事技术工作岗位,不但要经常动脑筋,还要不断地以行动付诸实践。2002年,该公司准备开发生产PVC-U大口径给水管材,最大口径为630MM,这在当时的国内市场算是新技术。他是开发本项新产品的中坚力量,负责项目设备的安装、调试及产品配方的测试,与工友不分昼夜地奋战在生产第一线。

  在安装设备的过程中,王柏春的膝盖不小心被蹭伤,一瘸一拐的他没有告知上级领导,继续坚持工作。现场领导发觉后要安排人带他去包扎休息,可他却说:“现在是最后的关键时刻,调试完再去。”他凭借一股韧劲,圆满地完成紧急工作任务。

  让王柏春记忆最深刻的是,在调试产品的关键阶段,恰好也是他爱人的预产期,但他仍坚持奋战在一线,因手机放在抽屉里,乃至在孩子呱呱落地的当晚,家里人打了无数次电话他都没接到。第二天,当他看到多条未接电话时,对爱人及孩子的愧疚感瞬间涌上心头,这铮铮铁汉转过身用带着油污的衣袖默默擦干眼泪,继续带领大家经过不懈的努力,多次的试验,最终产品成功面世,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并深得广大用户的好评,让当时“以塑代钢”的新概念彻底接轨市场。

  研发节能低碳技术

  在随后的时间里,王柏春带领车间的技术人员自主研发并多次走访、考察、学习同行厂家先进技术,先后参与PVC-U消音管材、PVC-U通信电缆套管、PE通信子管等技术开发项目的实施和技术攻关,取得两项国家级科研成果、三项省级科研成果及多项市场科研成果,他还多次参与国内塑料管道技术论坛和研讨会议,与行业内专家、学者展开技术交流,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产。公司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实验室认可CNAS、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广东省十大诚信企业、广东省新型塑料管道技术工程研发中心,目前共获得七十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多项创新研发成果获得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的科技奖。多项自主创新技术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在行业名列前茅。

  2021年底,公司经研究决定开发光伏项目发电,自主投资建设光伏发电基地,王柏春作为技术负责人,与相关部门一同走进市场,考察技术,制定方案,在三个月内完成2兆瓦的工程筹备、申报及建设,一次性并网发电取得成功,不仅为公司创造了直接的经济效益,还为国家节能减排环保事业作出了一定贡献。

  在同事的印象中,不管在工作或生活中有什么困难、想法,王柏春都会尽力去帮助解决。作为公司工会副主席,他为劳资关系创建了和谐双赢的局面,企业连年被评为“职工之家”,并获得广东省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王柏春在忙碌工作的同时,不断学习新知识充实自己。不但考取工程师资格证书,现还在攻读本科。

  如今,王柏春已把潮汕当成第二故乡,扎根于此、奋斗于此,竭尽全力为潮汕的发展奉献自己的青春,发挥出自己的光和热。

南方工报汕头报道 18扎根一线 普通工人蜕变为技术多面手 全媒体记者林婷玉 通讯员曹俊峰 图片均为单位供图2024-05-20 2 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