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果棚

南方工报 2024年06月28日 何小雯

  ■资料配图

  岭南夏天里的水果,大多比较娇气,在枝头上挂着,皮囊才显得新鲜、有活力,足够惹人垂涎。例如当中的红美人荔枝,有着“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的说法。故而,摘果的时候,如何抢时间赛速度地保鲜,成了每个果农头疼的问题。

  水果是果农的主要经济来源,到了丰收时节,他们还免不了要想方设法加强安保工作。拿今年来说吧,荔枝价格水涨船高,一路飙升。像当中的仙进奉、糯米糍、桂味这些品种,市场价高达每斤百元左右,随便摘下一束,沉甸甸的,都值数百元。如果被歹人偷了去,果农们得心疼死。他们恨不得把家搬进山里,睡在林子里。

  果林深处的棚子,因此而生。

  果农们在自家林子山脚处,地势较为平整、空间较为开阔的地方,搭建了几个简易的棚子,以粗实木为柱,以红白蓝大塑料布,或是防水的篷布覆盖棚顶、地面。每个棚子间隔几米,围在一起,这些棚子就是果农们的工作间、寝室、厨房。

  最大的棚子是用来干活的。为了省时间,抢速度,果农就地加工。水果从枝头摘下来,就被运送到山脚的棚子里,人们在棚子里对水果进行剪枝、装箱、打包等工作。包装好的水果随即就被搬运上小货车,分批次拉到收购集中点,过秤后放入冷藏车。

  较小的棚子是厨房,里面砌了简易的土灶、烟囱、案台。土灶至少须得是三眼灶,其中两眼放大圆锑锅,用来煮饭、煮粥、煮开水。这两眼灶白天几乎是不熄火的,单单煮开水,就得几大锅。盛夏里在太阳底下干活,多少水都不够人们灌的。还有一眼灶放十印大锅,炒肉炒菜。每片林子一般会有固定的伙夫,包揽每天买菜、挑水、切肉、做饭、洗碗等活儿。摘果的人早早就踏着露水上山了,早餐都没吃,做饭的人也得早早就开灶煮粥,在人们摘完第一担果子下来之前把早餐做好。摘果的人一天三顿在山里吃,省了来回跑的时间,工作效率可以提高不少。

  用木板搭起来的小棚子是守果人夜里睡觉的地方。木棚里头很简陋,就一张木板搭成的床,两张木板钉成的凳。桌子、蚊帐之类的都没有。守夜的果农一般是家里的中年男人,一个人,一条狗,守一片果林。守夜人都是浅睡的,山里的夜岑寂,把山里一些细微的动静都放大了几倍。凡是风吹草动弄出的细响,都会惊动夜里蛰伏的狗。它会警惕地站立起来,对着异响的方向狂吠不已。浅睡的人瞬间被惊醒,全身的神经都紧绷起来,起床穿衣,手拿大手电筒和木棍,迎着月色走出棚子,带上狗,开始再次巡山。

  山里那些简易朴实的棚子,见证了果农种果的艰辛与勤劳,同时,也见证了他们生活的甜蜜与幸福。只要日子能越过越好,他们可以住在这些棚子里头,看果树抽蕊,看果树开花,看果子挂枝头,直到沉甸甸的丰收敲响棚子简陋的门。

南方工报东园 08守果棚 何小雯2024-06-28 2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