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装计时器防员工“摸鱼”?

南方工报 2024年10月29日

  新闻事件:入厕时间不能超过3分钟,一旦超时,计时器就会发出警报……近日,“公司防止员工‘摸鱼’厕所装计时器”的话题冲上热搜,引得众多网友纷纷吐槽。(来源:工人日报)

  媒体观点

  如厕计时 逆情背理还违法

  深圳特区报:上厕所是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企业绞尽脑汁层层设限已然奇葩,更奇葩的是,围绕着这种蔑视人性的管理机制,竟然出现了一个脑洞大开的“生意经”:某研发厂家设计出“智慧厕所系统”,可以监控坑位占用时长,其工作人员自豪地表示,曾为多家头部互联网公司提供智慧厕所解决方案。

  “职场一入深似海,从此如厕不自由”,这不仅仅是对个人权利的直接伤害,同时也是对劳动法规的粗暴践踏。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厕所是最基本的硬件设施,也是一把丈量内部文化与管理的“标尺”——倘若连人最基本的需求都得不到尊重,人性化管理又该从何说起?

  某些企业为什么对员工上厕所时间“锱铢必较”?表面上看,是为了防止员工在厕所“摸鱼”,但这种做法注定收效甚微。“摸鱼”的方式有很多种,未必一定要在厕所进行。如果有更加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何必对厕所严防死守?反之,如果管理机制僵化呆板,即使看住了厕所,又如何看得住那些想要“摸鱼”的心?

  实际上,围绕着厕所的各种奇葩规定,不像是为了实施管理,而更像是在测试员工的忠诚度与服从性——相比起“厕所制度”的作用,管理者更在意的是员工能否无条件服从。当践踏劳动权益成为员工忠诚度“试纸”,各种奇葩规定无所不用其极,这种威胁与恐吓无疑是对劳动权益和社会文明的双重践踏。

  奇葩的“厕所制度”只是表象,畸形的劳资关系才是病灶。如果企业管理有失体面,体面劳动也就无从谈起。对于这样的企业,劳动法规有必要硬起来,确保每个劳动者都能体面地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网友热议

  *碧*:公司管理就像“弹簧”一样,应把握在合理限度内。一旦超过这个限度,必会适得其反。

  红*:从实际效果来看,厕所计时与提高工作效率之间并没有必然的正相关关系。员工的工作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仅仅通过限制员工在厕所的时间来期望提高工作效率,无异于缘木求鱼。

  安*:一个好的公司,应该雷厉风行,也兼顾温情脉脉。受尊重的劳动者,有了归属感与认同感,才会爆发真正的战斗力。苛刻得不近人情、脱离人性的制度,无情的公司,注定没有未来。

  文**:3分钟上个厕所,一般来说时间够了,但也少不了会有特殊情况。这属于员工隐私范畴,一旦过多干涉,恐怕管理的效果也难以尽如人意。

南方工报时评 02厕所装计时器防员工“摸鱼”? 2024-10-29 2 2024年10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