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常有这样的经历:每次打开文具袋,橡皮和塑料尺总会粘在一起;将两者分开后,尺子有时还可能被“啃”掉一块。明明两种物品并无粘性,为何还会粘在一起?
橡皮中含有填充油和塑化剂
塑料,是一类高分子聚合物的统称,种类繁多,用途广泛。常见的塑料尺、塑料笔筒等文具,大多都是由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等高分子材料制成的。橡皮通常由橡胶或者塑料(如PVC)制成。为了让橡皮更加柔软,人们还会向里面添加填充油、塑化剂等成分。
橡皮为啥会对塑料尺“情有独钟”呢?其实,这源于它们材料性质的相似性。橡皮中的填充油和塑化剂就像是它的“润滑油”,特别喜欢和塑料分子“打交道”。当橡皮和塑料放在一起时,填充油和塑化剂就会开始“工作”,它们会渗透到塑料分子之间,削弱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塑料分子更容易移动和重新排列。这样一来,橡皮和塑料之间的界限就变得模糊,就像粘在了一起。
“相似相溶”原理
那么,这个现象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反应?为了找到这个答案,我们得先聊聊高分子材料的“相似相溶”原理。所谓相似相溶,是指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橡皮和塑料都是高分子聚合物,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橡皮中的填充油和塑化剂作为“溶剂”,能够渗透到塑料分子之间,削弱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实现“溶解”。但这种“溶解”并没有改变塑料的化学性质,只是改变了它的物理状态。
因此,这其实是一个物理变化:塑料还是那块塑料,只是它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被削弱了,导致它和橡皮“粘”在了一起——也就是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发生了改变,但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橡皮留下的痕迹能去掉吗?
如果橡皮和塑料尺只是轻微地粘在一起,用一些日常用品就能轻松解决,比如酒精、柠檬汁、白醋。它们能够溶解橡皮中的填充油和塑化剂,从而削弱橡皮和塑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用棉签蘸取适量酒精、柠檬汁或白醋,轻轻擦拭塑料表面,就能去除橡皮痕迹。
热水能让塑料分子“放松警惕”,冰块则能让橡皮分子“冷静冷静”。将塑料部件放入热水中浸泡一段时间,或者将橡皮和塑料一起放入冰块中冷冻一段时间,然后再尝试分离它们。
苏打粉、甘油、润滑剂也能帮你解决烦恼。苏打粉能够去除塑料表面的污渍和油渍;甘油能够滋润塑料表面,使其更容易与橡皮分离;润滑剂则能够减少橡皮和塑料之间的摩擦力,使它们更容易分开。用这些物品处理塑料表面后,再用布擦拭干净即可。
(来源:上海科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