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归家暖

南方工报 2024年12月20日 谭茗芳

  ■资料配图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小至》。自然界的节气和人世间的事情逐日相催,时节一到,冬就像是一位慈爱的老人,张开温暖的怀抱,随时迎接漂泊在外的子女们归家。

  我出生在北方,儿时的记忆里,冬至的饭桌上,总少不了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水饺。

  母亲总是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在北方,冬至吃饺子是重要的一部分。一大早,母亲就开始和面,准备饺子馅。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父亲擀饺子皮,祖母和母亲包饺子,我也跟着母亲当“学徒”,像模像样地包饺子。有时,祖母还别出心裁地把白糖包进饺子,象征着我们的生活甜蜜;把红枣包进饺子里,象征着新的一年里红红火火;把花生米包进饺子,吃到的亲人定会健康长寿。元宝一样的饺子“扑通扑通”跳进热水里,自由“畅游”后,白白胖胖地浮在水面上,又迫不及待跳到大瓷碗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饺子,谈笑风生,享受着温馨的家庭时光。

  直到现在,每到冬至,一进家门,母亲总会准备一锅热腾腾的饺子等着我们,温暖着我们胃,熨烫着我们风尘仆仆的身心。

  结婚后,我定居在南方,冬至的餐桌上,婆婆总会端来一碗甜甜蜜蜜的汤圆。

  “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南方人对汤圆情有独钟,汤圆寓意着团团圆圆。包汤圆如同包饺子,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面团,再揪成小团,挤压成圆片。放馅儿,转边收口做成汤圆。包的馅料有甜有咸,有荤有素,花样繁多。

  婆婆是做汤圆的行家里手。她包的大汤圆,有拳头大小,包裹着丰富的馅料:鲜肉、火腿、虾米、笋干、荠菜等。煮好的大汤圆表皮儿光滑、口感细腻,轻轻咬破的一刹那,软糯的米香混着肉蔬的鲜香,一齐宠着你的味蕾,让人欲罢不能。

  每次回家,婆婆总是端一碗香甜诱人的酒酿圆子来。酒酿味浓甜润,汤圆软糯,汤品甜香。点缀着枸杞、红枣、桂花,我们对生活圆满、甜蜜的期盼都承载其间,道不尽的幸福绵长。

  岁寒又冬至,游子归家暖。这一天,是陪伴家人的好日子。无论是一碗热腾腾的水饺,还是香糯甜蜜的汤圆。不管归家的路途多么遥远颠簸,寒风多么凛冽刺骨,只要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在一片热气腾腾和欢声笑语里,度过漫长而温暖的冬夜,心总是热乎乎、暖烘烘的。

南方工报东园 08游子归家暖 谭茗芳2024-12-20 2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