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首批特级技师李楷东:

线缆“大牛” 登峰造极

南方工报 2025年01月09日 全媒体记者彭新启 通讯员方国红

■李楷东。单位供图

  耐腐蚀、抗老化、耐高低温、耐高压,防火……作为国民经济的“神经”和“血管”,我国电线电缆制造业不断在转型升级,目前年产值规模超万亿元,是仅次于汽车制造业的第二大行业,线缆行业规模、线缆产销量均为全球第一。广东省首批特级技师、广东省线缆行业首位电线电缆制造工特级技师、广州南洋电缆集团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主任李楷东扎根线缆行业26年,不仅见证了该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推动技术革新、产品迭代的“创造者”。

  不断打破职业评级“天花板”

  1999年7月,高中毕业的李楷东来到广州南洋电缆集团有限公司从一名普通工人开始做起。为尽快适应工作的要求,李楷东立志扎根一线,苦练看家本领,虚心向身边同事请教电线电缆制造知识,把握线缆生产各环节的质量重点,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

  在绞制工序学习单线焊接时,为了保证单线圆整度,李楷东经常被锉刀搓到食指。时间久了,食指指纹都被磨得很模糊,快辨认不出来了,有时还被烫出小水泡。通过努力学习,在入职4个月后,李楷东就能独立操作绞线工序的框绞设备,掌握了电线电缆导体的生产工艺技术,吸收消化生产工艺中的要点,成为一名合格的绞制生产机长。

  为树立更加清晰的职业目标,李楷东积极参加职业技能评定,提升自我专业水平。2013年,李楷东通过技能考评,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当拿着人生第一本技能证书时,李楷东给自己立了目标:要成为线缆行业的高技能人才,在线缆行业中成就自己的事业。

  于是,在后续的职业生涯中,李楷东通过不断学习和参加考评,打破职业评级“天花板”。在2016年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2018年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2019年获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机械行业能力考评高级考评员》资格。

  攀登技改的“高峰”

  “其实很多设备技术上的革新,都来源于基层生产员工的操作经验和提议。”李楷东介绍。在10年前,将电缆绝缘层偏心度控制在≤5%,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时最好的行业技术只能做到≤6%,而国家标准是≤15%。凭着一腔热忱和韧劲,李楷东决心解决这项行业难题,从绞线、交联工序到模具材质、尺寸的优化,从调整生产工艺到改造关键技术,一次次攻坚克难后,他研发的样品送检全部合格,达到偏心度≤4%——这意味着使用寿命更长、安全稳定性更高的电缆质量。该技术得到南方电网、广州地铁、厦深高铁等工程专家认可,为公司增加产品销售额超1亿元/年。

  一旦攀登上技改的“高峰”,课题难关是一个接一个——李楷东继而推进解决了绝缘层与护套层粘连问题,将两道关键工序“合二为一”有效提升了产能;利用先进技术,解决了风力发电电缆在生产过程中铝塑复合带纵包容易出现起包、开裂的质量问题,让“广东造”电缆出口希腊风力发电……

  “见缝插针”传授技艺

  哪个工序不忙了,就可以很快组织几小时、一两天的职业技能培训,不用请假跑去外地培训;行业专家来公司考察,也可以请他们走到设备前交流经验和心得。如今,“见缝插针”地传经验、带队伍就是李楷东的“日常”。

  “广东是制造业当家,技术工人很有前途。”李楷东充满信心地说,“新八级工”政策落地企业,就是要让技能人才得到肯定、得到提升,让更多的年轻人愿意留在制造业钻研技术。

  李楷东的不懈努力,影响带动着身边更多技能人才的成长。“2024年,我们公司新增加了2名特级技师、1名高级工程师、6位高级技师、30位技师、109位高级工。”李楷东开心地告诉记者,“新八级工”制度落地后,技能人才发展晋升的“天花板”打破了,同时企业可以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评定,这让大家干劲儿更足、更有奔头。

南方工报职工 06线缆“大牛” 登峰造极 全媒体记者彭新启 通讯员方国红2025-01-09 2 2025年01月0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