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武侠梦”照进校园

南方工报 2025年01月09日 图/全媒体记者林景余 文/全媒体记者黄细英

  ▶谭志安练习咏春拳。

  ▲谭志安指导学生训练。

  ▶学生在舞狮训练。

  ▲谭志安指导学生散打实战。

  ▲谭志安带领学生进行散打训练。

  ▲学生在侧踹腿训练。

  在阳江市江城区金山路风景秀丽的大放鸡山麓下,有一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省级特色学校——阳江少林学校,这里的学生学文习武,校园内彰显一种武林气息。

  阳江市非遗(武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谭志安,是这所学校的校长,也是该校的创始人。为了迎接新春佳节的到来,谭志安开启了忙碌模式。

  南拳北腿、枪术、棍术、醒狮、锣鼓……走进阳江少林学校,操场上、演武厅内,学生们正在排练春节表演活动。身穿一身黑色中山装的谭志安身姿挺拔,时而指导学生舞狮动作,时而亲自上场与学生们演练。

  “我们的体育课,加入了武术、舞龙舞狮等项目,这也是我们学校的办学特色,希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并发扬光大。”谭志安说,学校的龙狮队,时常要参与市里的一些重大文体活动,特别是春节将至,各类贺岁活动很多,所以最近都忙于课间训练。

  记者了解到,该校办学25年来,先后代表阳江市参加不同类型的省级武术比赛和龙狮比赛获得500多个奖项。其中,广东醒狮网上争霸赛荣获传承奖、粤港澳狮王争霸赛荣获一等奖、广东省龙狮锦标赛荣获一等奖等。

  然而,办学之初,这所学校只有6名学生。谈起为何会创办这所特色学校,谭志安直言,希望把少林武功发扬光大,实现更多孩子的“武侠梦”。

  “我们这代人,都是看着金庸的小说长大的,每个人都有一个‘武侠梦’!”谭志安来自阳江阳东的农村,从小喜欢看金庸的小说,他经常想象自己能像郭靖、杨过这些大侠一样行侠仗义,“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天下功夫出少林,我觉得名师一定就在巍巍嵩山之上。”1995年8月,18岁的谭志安只带了800元钱和一张地图,就坐了20多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北上河南嵩山,拜了嵩山少林寺首座释永乾法师为师,成为少林寺第三十四代俗家弟子。

  五年时间里,谭志安学了少林拳、刀枪剑棍、散打等多种武功,获得师父的高度认可,“我下山的时候,师父一直送我到山门,送了我一本少林拳谱、一套僧衣和一把宝剑,叮嘱我一定要把少林武功发扬光大。”

  回乡后,谭志安说服父母拿出家里仅有的几万元积蓄,在当地党委、政府及热心人士的支持和帮助下,租借原市公安干部学校办起了少林学校。

  几万元,只够学校一个月的开支,然而第一年,只招到了6名学生。“幸好有热心的挚友,主动帮我渡过难关。”谭志安回忆道,第二年开始,学校有了20多名学生,还成立了表演队,逐渐实现了收支平衡。更喜人的是,2002年开始,阳江着力打造文化名城,政策上给予了少林学校扶持,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谭志安的少林学校越办越好,九年级毕业生考上重点高中的人数屡创新高。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办学25年来,谭志安还担任武警阳江支队、阳江市消防救援支队等单位的武术主教练,为社会培养了万余名武术传承人。

  “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立则民族立。练武不单是强身健体,更可树立民族自信,讲德守礼,让孩子们既有武德,更有品德,培养学生立志、感恩、担当的道德情操和爱国情怀,这才是中华武术能够传承得更远的方向。”武术是国家重点扶持项目,近年来,随着“武术进校园”活动在广东省如火如荼的开展,谭志安憧憬着,武术文化也将迎来新的春天。

南方工报人物 08当“武侠梦”照进校园 图/全媒体记者林景余 文/全媒体记者黄细英2025-01-09 2 2025年01月0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