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事件: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姚明提出了关于“动员未成年人开展息屏24小时行动”的建议,引发大众热议和共鸣。
羊城晚报: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电子设备已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如同魔法盒一般,深深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它们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多彩世界的大门,提供着丰富的娱乐和学习资源。然而,过度沉迷于这些电子设备,却如同给孩子们戴上了一副无形的枷锁,让他们逐渐远离了现实生活的美好。
其实,不光是未成年人,成年人也一样被困于电子屏幕中。孩子模仿能力强,家长的行为模式,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如果家长自己整天沉迷于手机,那么要求孩子远离电子设备,就显得苍白无力。“身教胜于言教”,家长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假设家长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对电子设备的依赖,多陪伴孩子进行户外活动、阅读书籍、互动交流等,那么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也会逐渐意识到现实生活的乐趣远胜于虚拟世界。
“息屏24小时”,不仅仅是引导孩子有节制地使用电子设备,更是对家庭教育方式的一种反思与改进。家长在实施这一倡议时,不能简单地采取强制手段,而应该与孩子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想法,共同制定合理的使用规则。
此外,学校和社会也应该发挥积极作用,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体育运动等,吸引孩子参与其中,减少对电子设备的依赖。社会应该加强对电子设备使用问题的关注与研究,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家长和孩子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孩子们在数字时代健康成长,享受现实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