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葱甜,裹眷恋

南方工报 2025年04月04日 何小雯

  对潮汕人而言,清明是素雅的信笺,写有念贤怀亲的愁肠哀思,更有春日时令的柔情甜意。当四月的烟雨开始朦胧,浸润了韩江平原时,潮汕人便循着古礼的褶皱,将时令的甜意揉进一方糖葱薄饼里。

  糖葱薄饼里是没有葱的,就像老婆饼里没有老婆。饼的内核是糖葱,以白糖、麦芽糖、水熬煮成琥珀色的糖浆,继而借助固定在青石墙上的木柱对糖浆进行甩白,就是把糖浆反复在墙上摔打,直到琥珀色变成羊脂玉。然后,趁着春风未燥时,把甩白后的糖浆反复拉扯,糖浆因空气而生孔,一变二,二变四,四变八,八变十六。一块成功美味的糖葱里有四五百孔,只是肉眼可见的是十六大圆孔,其余的则如毛细血管般,密密匝匝簇拥在大圆孔四周。中通外直,形如葱孔,糖葱之名便由此诞生。

  糖葱之“葱”,一来取其形似葱管中空,二来暗含清明“聪慧通达”的祈愿。想起孩童时,每逢清明食糖葱薄饼,咔嚓一口咬碎糖葱时,阿公阿嬷总会笑开菊花脸,念念叨叨着:“食葱食甜,读书识天文。”仿似糖葱吃进肚子里去后,当真能开智,我们孩童打着这冠冕堂皇的旗号,对糖葱风卷残云。

  糖葱单吃,未免太甜腻寡淡了些,须得配上咸味的薄饼皮,味道方为上乘。潮汕薄饼的功夫尽在一个“薄”字。手脚麻利的主妇们在晨雾未散时便支起平底鏊,将早已备好的揉搓生出胶黏性的面团,蜻蜓点水般飞速触碰已是高温的鏊面,轻匀抹过,弹力收回,一抹一收间尽显丝滑悦目。等待数秒,面皮边缘微焦如镶了金箔,熟而不焦,此时以巧力一掀一揭,一张薄如蝉翼又富有韧劲的薄饼皮就诞生了。这种技艺与南宋《岁时广记》中“春盘薄饼”的记载一脉相承。这薄薄的一张饼皮,是多少游子月下思乡的素笺啊。旧时侨乡有竹枝词唱道:“清明纸鹞半天悬,阿嬷灶头烙饼圆。糖葱未包先咽唾,孙儿偷卷灶神前。”岁月偷走了人的容颜,却将一些珍贵的记忆酿成越老越醇香的美酒,慰藉人们光阴一去不复还的惆怅。

  吃饼时,两张薄饼挨次铺开,放置两三块被切割成长方形的糖葱,撒上星星点点的芝麻花生碎,佐以碧簪嫩芹、翠云芫荽、凝脂葱白,以及黄金糖渍橘皮。普普通通的小吃食,合摆在一起,便也成了一幅色彩冷暖相宜的画卷,令人未品其味,先赏其色,垂涎三尺也。毕竟,这小小一方薄饼里,卷的可是明媚的春光。

  潮汕人善于将日常饮食赋予文化意义。祭祖供品里的糖葱薄饼,总是叠做三叠,取“天地人三才”之意。务实而有智慧的潮汕人,借一方薄饼,寄了一封家书,书写了对天地滋养了万物的感恩,对祖先的缅怀与敬重,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祈愿。

  清明雨歇时,潮汕的街巷总飘着麦芽糖的暖香。这传承六百年的甜味,将慎终追远的哀思化作生生不息的盼念,让时令的馈赠在唇齿间化作永恒。糖葱薄饼里包裹的,不仅是春日的清甜,更是一个族群对天时的敬畏、对土地的眷恋。并在岁月流转中,将清明过成了永不褪色的春天。

南方工报东园 08糖葱甜,裹眷恋 何小雯2025-04-04 2 2025年04月0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