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线上加班”要有互联网思维

南方工报 2025年04月08日

  新闻事件:“无论何时何地,工作群里的消息都得时刻关注”“看似正常下班,但工作却跟回家了,线上办公算不算加班?”近年来,伴随着即时通信技术的发展,邮件、微信等成了工作交流和联系的重要方式。有媒体近日调查发现,这种现象已十分普遍,职工普遍抱怨无法从8小时外的“随时呼叫”中逃离。

  媒体观点

  证券时报:难题主要由互联网催生,破局就要有互联网思维。技术发展带来的问题,或许也能用技术手段化解。比如,劳动监察部门可开发智能管理系统,并要求用工单位安装,在非工作时间自动屏蔽工作消息推送。此外,通讯软件可增设“休息模式”,设定特定时段拦截工作群信息。电子劳动合同写入“免受通信工具打扰”等条款,明确界定线上工作时间边界。这些工具既能保障必要时的紧急联络,又可为休息权构筑一道技术屏障。

  更深层次的互联网思维,在于重构互联网时代的劳资关系。平台经济催生的“隐形雇主”需要显形,模糊的线上工作痕迹应当转化为可追溯的电子证据,微信群里临时布置的任务有必要纳入工时计算,并作为确定工资标准的重要依据。通过这些创新重塑智能与信息时代的职场规则,避免劳动权益反而受到技术进步的损害。

  社会在高速发展,技术在突飞猛进,维护劳动者休息权等基本权益,尤其应该与时俱进。离线权入法、电子工时认定、对线上加班进行补偿等创新,都体现与时俱进的应对思路。用互联网思维应对由互联网催生的问题,这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做法更容易一击中的,产生良好的效果,让劳动者不再频繁受到信息技术进步带来的加班困扰。

  网友热议

  素*:劳动法只是底线,想要工作生活平衡,公司得尊重员工的休息时间,员工也得学会拒绝不合理的加班要求。

  小*:互联网行业的加班现象,从某种程度上讲,正是企业对员工的一种过度压榨。员工的精力是有限的,长时间的工作必然导致效率的下降。

  *度:在如今高昂的生活成本下,年轻人面临着房贷、车贷、育儿等多重压力,不得不为了生活而妥协,甚至牺牲自己的健康和时间。

  **白:企业应建立更加合理的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同时,鼓励员工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时间,提倡高效工作而非盲目加班。

南方工报时评 02应对“线上加班”要有互联网思维 2025-04-08 2 2025年04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