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荔枝假”

南方工报 2025年04月15日 梁毅兰

  我读小学时,每年五月上旬,学校都会放一周“荔枝假”,让孩子们帮忙抢收荔枝。

  我第一次跟父母摘荔枝时,天空下着绵绵小雨,荔枝树浑身湿透,叶子还在往下滴水。父亲和母亲围绕着一棵棵荔枝树,或弯腰,或踮脚,或爬树,与荔枝树亲密接触,雨水因为父母的接触,从树上噼里啪啦地掉落下来。

  父亲是摘荔枝的主力,高处的荔枝需要他站在梯子上去摘。只见他将“人”字梯子打开,摆在荔枝树旁,两边调整,确认稳定后,就爬上去。此时,母亲站在地面,左手扶着梯子,右手举着小篮子。父亲目光巡视着,看到一面红了较多的荔枝,就一只手放在荔枝下托着,另一只手小心翼翼地将荔枝翻转,如果另一面也够红了,父亲就会小心地折下来,轻轻地放在小篮子里。如果另一面还不够红,他就会轻轻地放手,让它们继续生长。一片地还没摘完,父亲的衣服就已经湿透了。

  我也是个勤快的小帮手,父亲将荔枝放到小篮子里后,母亲稳稳地托举着。看到篮子装了不少荔枝了,我就赶紧从母亲手里接过篮子,将荔枝转移到大箩筐里。父亲爬上树木去摘荔枝时,我帮忙递篮子,递铁钩。有时,我还辅助将远处的荔枝钩下来,让母亲去摘矮处的荔枝。没多久,一家三口的衣服都湿了。

  卖荔枝也很不容易。那时候,集中收购点在隔壁镇,大家都要将荔枝运到那里去卖。记得六年级时,我已学会骑自行车。父亲一个人骑自行车载不了那么多荔枝时,母亲也会装一小箩筐荔枝,绑在我的小自行车架上,让我和父亲一起去卖。

  那一天,是我的农历生日。清晨,雨丝还在飘着,我和父亲就在朦胧的晨曦中,骑着自行车出发去卖荔枝了。父亲在前面,我在后面紧紧跟着。路不好走,要经过河边很窄的小路。荔枝季,往来的车辆很多。父亲怕我摔,便让我下车,我们推着往前走。现在想来,我觉得自己那时真是很勇敢,也很能吃苦。到了收购点,卖荔枝的人可真多,人挤人,车碰车的。父亲大声地交代我,一定要紧跟着他。他一边往前,一边频频回头关注我。

  父亲卖完荔枝,回家的路上,小雨也停了。骑了差不多一半路,父亲突然停下来,和我说:“今天是你的生日啊,我们去买蛋糕吧。”说着,他带着我改变了方向,往镇上去。我还从来没有吃过蛋糕呢!我的心里充满了期待。

  我们骑到镇上时,已经中午了。父亲找到唯一的面包店,但店里的生日蛋糕要提前定做,最后父亲只买到了五块小蛋糕。但我已经很高兴了,因为我还没吃过这样的好东西。那时候,家长们谁有闲钱给孩子买这些吃不饱肚子的东西呢?

  我和父亲回到家,母亲正焦急,因为去卖荔枝的邻居都回来了,她担心我们在路上遇到了意外,也担心荔枝不好卖。我停好自行车后,马上拿出蛋糕,献宝似的给母亲看。父亲也凑过来,咧开嘴巴,“孩子今天生日,我和她去买蛋糕了。”母亲听了,笑着说:“没出事就好,快吃吧。”

  小学六年,学校每年都放“荔枝假”。大人们忙忙碌碌地摘荔枝,孩子们也没能闲着,可那是收获的季节,忙碌也是喜悦的……

南方工报东园 08童年的“荔枝假” 梁毅兰2025-04-15 2 2025年04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