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需要什么 职工想学什么 工会就教什么

“惠工AI夜校”将课堂延伸至生产一线

南方工报 2025年04月16日 全媒体记者马大为 通讯员庄思瑜 胡谍

  在深圳市龙华区福城街道章阁社区的富士康园区,产线工人王莉通过DeepSeek办公应用课程,将AI数据分析技术引入生产流程优化,提出的智能检测方案使车间良品率提升12%。这样的故事并非个例。从传统制造业转型到电商行业的刘先生,运用AI视频制作技术打造的爆款宣传片,让产品的销量和曝光量都达到空前。

  这些变化的背后,正是福城街道总工会近年构建的“三维赋能”AI技能培育体系在持续发力。面对数字经济时代的技术迭代压力,福城街道总工会以“惠工AI夜校”为基点,串联政策、教育、产业资源,构建起“需求捕捉—精准培育—产教融合”的完整生态链。

  形成“产学研用”闭环培养体系

  傍晚6点,外卖骑手段志军结束配送工作,便赶往章阁社区产业工人培训中心。推开“惠工AI夜校”教室门,无人机模拟飞行课程的屏幕上,三维航线图正实时闪烁。

  “以前觉得AI遥不可及,现在发现,它可能就是下一份工作的‘敲门砖’。”段志军坦言,工会组织的培训让他看到了职业转型的可能——从外卖骑手到无人机配送操作员。经过三个月系统学习,他已能熟练操控模拟飞行系统,目前正准备报考专业资质证书。

  “企业需要什么,职工想学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在龙华区总工会部署的“百人进千企”走访调研中,福城街道工会专干发现,辖区76%的制造业职工存在“本领恐慌”,43%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渴望技能转型。针对这一需求,“惠工AI夜校”应运而生。

  在课程设计上,“惠工AI夜校”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创新开设DeepSeek办公应用、无人机模拟飞行训练等8大类课程。同时,联动深圳市总工会“圆梦计划”,为富士康、领志科技等企业定制AI应用课程,创新“企业点单—工会搭桥—院校接单”服务模式,引进深圳第三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教师走进车间授课,实现“教室与厂房零距离”。

  在鹏城驾校无人机实训基地,学员在模拟飞行舱内反复演练配送航线规划;领志科技的“工学一体”车间里,工人边学习边调试机械臂参数……这些在工会推动下建立的产教融合基地,将课堂延伸至生产一线。领志科技总经理汪志伟说:“培训的学员能直接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人才适配度提升40%。”据了解,通过“理论教学+车间实训”双轨并行,形成“产学研用”闭环培养体系,目前这种模式累计开展培训课程75期,惠及学员2000余名。

  推进“惠工AI夜校”服务全覆盖

  在“惠工AI夜校”工业机器人编程课程开始前,一场特别的“双导师”课堂正在进行。深圳工匠、深圳市众智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本县分享了他从干技术工到初创公司的奋斗故事。

  “初入技术领域,面对CNC机床那复杂的操作面板和迷宫般的编程代码,我的内心充满迷茫与困惑。”为此,李本县如饥似渴地学习,从CNC技术的基础知识到高级应用,从编程理论到实际操作,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邀请励志人物在课前十分钟分享奋斗故事,以“专业导师+奋斗导师”的教学组合,既教授操作上的“硬技能”,也涵养精神上的“软实力”。目前,这种组合已开展21期,线下惠及职工1000余人次。

  当前,福城街道总工会正在全面升级“惠工AI夜校”课程,延续开展“技能培训—岗位实训—就业推荐”一站式服务“赋能班”,同步面向富士康、华为等龙头企业开设“共建班”,建立人才定向输送通道。以街道职工服务中心为枢纽,深入福城南、中、北三大片区设立AI移动课堂,推进AI夜校服务网络全域覆盖,切实打通产业工人技能提升“最后一公里”。

南方工报职工 06“惠工AI夜校”将课堂延伸至生产一线 全媒体记者马大为 通讯员庄思瑜 胡谍2025-04-16 2 2025年04月1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