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珠江百年路 奋楫扬帆新征程

——写在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之际
南方工报 2025年04月30日 广东省总工会

  ■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今貌。

  ■1925年5月1日,由中华海员工业联合会、汉冶萍总工会、全国铁路总工会和广州工人代表会发起的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开幕,宣告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

  ■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

  ■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

  广东,是党领导下的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之一。第一、第二、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都在广州召开,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工人运动中的领导地位,明确了工人阶级在国民革命中的主力军作用。100年前,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广州成立,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有了全国统一的组织领导机关,揭开了中国工人运动新篇章。100年来,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的领导下,广东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紧紧团结凝聚在党的旗帜下,围绕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确定的中心任务担当作为、建功立业,为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贡献了工人力量、展现了工会担当。

  百年风雨砺初心

  百年以来,广东工会始终与党的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坚定不移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实现了政治上、组织上的高度团结统一,因应革命、建设、改革形势需要,与时俱进完善工会体制机制、组织形式、活动方式、运行机制,走出了一条曲折前进、蓬勃向上的发展之路。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广东地处华南沿海,毗连港澳,得风气之先,随着近代工业的兴起,广东工人阶级成为中国最早的一代产业工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工人运动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大潮中蓬勃发展,广州一度成为全国工人运动的中心。广东工人阶级为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作出特殊贡献,也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不朽功勋。

  1921年,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南方(广东)分部建立,这是中国共产党广东党组织领导工人运动的公开合法机关。1922年1月12日,香港海员大罢工爆发。中国共产党广东支部通过发表《敬告罢工海员》,首次以党组织名义公开支持工人斗争,标志着党对工运领导的初步实践。1922年5月1日至6日,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讨论并通过《八小时工作制案》《罢工援助案》等10项决议案,得到全国工人群众的广泛响应。1923年2月,中国共产党广东党组织领导建立广东工会联合会,发动组织了职工群众参加共产党所发起的声讨曹锟、废除协定关税制、抵制英货等政治斗争。1925年5月,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宣告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成立。1925年6月19日,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爆发,这场历时16个月、参与人数达25万的工人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成为党领导工人运动与革命政权建设的典范,罢工中涌现的刘少奇、邓中夏、苏兆征、林伟民等工运领袖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革命家。1926年5月1日至12日,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这是全国总工会贯彻落实党的政治路线的一次大会,是党对全国工人运动领导地位的深入发展。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入城市,广东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的基本方针、组织原则、组织体系等不断确立和完善,广东工会带领广大职工群众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1950年3月,在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的指示下,广东省总工会筹备委员会成立。1953年4月22日,广东省总工会正式成立。在解放海南岛的战役中,广东工人配合解放军征集和改装民用帆船,运送了大批物资,保障了前线部队的供给,立功的海员近600人。1950年,广东工人响应中共中央“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积极开展生产竞赛,为抗美援朝贡献了工人阶级力量。1953年7月,广东工会按照省委和全总指示,动员全省职工积极开展增产节约劳动竞赛运动、创模运动、技术革新,为完成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一时期,广东工会关心关注广大工人生活福利,组织创办工人疗养院、工人医院、工人文化宫等职工服务阵地,逐步形成了以生产为中心,生产、生活、教育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广东工会贡献。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劳动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给工会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广东工会勇立潮头、开拓创新,为广东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经济腾飞,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2年12月17日,深圳新南新染厂成立工会,这是全国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建立工会。1985年5月20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了《广东省经济特区企业工会规定》,这是全国第一个关于工会工作的地方性法规,对工会工作的法治化起到了示范性作用。1994年3月,深圳市蛇口区工会推出维权工作“蛇口模式”,率先在全国树立起工会理直气壮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新形象。1994年10月31日,广东省职工解困救急基金会成立,成为全国省级工会第一个困难职工帮扶基金会,送温暖活动“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家心”,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职工群众的心坎上。1995年,深圳市宝安区工会率先进行工会组织体制创新,创建了镇、村、企业小三级工会组织网络的“宝安模式”,成为全国工会工作中又一面鲜艳的旗帜。2005年4月,广东工会率先提出“职工有困难找工会”“农民工有困难找工会”,在全国推广。2006年,沃尔玛中国总部成立工会,以世界500强为代表的外资企业工会组建工作加速。2010年7月2日,全国首个省级工会律师团——广东省工会法律服务律师团成立,省总工会开始实施工会律师担任企业工会法律顾问制度,为职工提供免费法律援助。

  团结奋进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工会主动融入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真抓实干、奋发有为,团结动员全省职工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中国梦·劳动美”的广东篇章。

  (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引导广大职工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广泛开展“中国梦·劳动美”“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等系列主题宣传教育,组织开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省职工诵读、“劳模工匠宣讲党的创新理论”等重大活动,全力打造百个劳模工匠微课堂、百场送文艺进企业、百场劳模工匠进企业进校园宣讲、百场职工主题阅读、百名劳模图片展等“五个一百”模式,把“大学习”的课堂搬到工厂车间、生产一线、发展前沿。打造职工思想文化阵地群,2021年以来,先后推动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等红色工运场馆修缮提升,依托珠江两岸工运地标建筑,打造全国首条水上“红色工运之旅”主题航线,建成各级各类职工书屋1.5万余家,选树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工作示范点25家,推动实现县级以上工人文化宫建设和服务全覆盖。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入开展“南粤工匠”“南粤最美职工”选树宣传活动,打造了全国劳模钟南山、时代楷模彭士禄、大国工匠张路明、南粤工匠陆建新、“南粤最美职工”徐娜等一大批先进典型,积极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

  (二)拓宽建功立业载体,充分激发职工投身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聚焦广东重点产业、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广泛开展各类劳动和技能竞赛,年均覆盖从业人员近1000万人次,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重点工程劳动竞赛和广东海上风电建设项目劳动竞赛列为“十四五”全国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动出台全国首部关于技能人才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广东省技能人才发展条例》,推动产改写入《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在省市县三级全面开展“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推动产改走深走实。实施产业工人素质提升计划,承办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建成各级各类创新工作室近1.5万家,建设19家省级工匠学院,开办全国首个省级工会劳模工匠本科班,累计投入超3亿元、连续13年开展“求学圆梦行动”,帮助近30万名职工实现学历技能双提升,有力夯实制造业大省技能人才基础。截至2024年底,全省技能人才2019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722万人,位居全国前列。

  (三)提升维权服务质量,不断增强职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完善职工维权机制,总结推广源头治理劳资纠纷试验区经验,构建多形式多层级劳资沟通协商机制,打造“12351”热线一站式维权服务平台,平台建设“广东模式”得到全总高度肯定并在全国工会系统复制推广。提高服务职工质效,打造送温暖、“智送清凉”、“二次医保”等工会服务品牌,实施新业态劳动者温暖行动,开展送思想文化、送身心健康、送温暖关爱、送法律服务、送工作岗位、送技能提升、送平安保障、送交友联谊等“八送”活动,截至2024年底,全省建成工会驿站1.6万家、职工服务中心6962家、爱心妈妈小屋6338家、司机之家1058家,形成覆盖全省的多样化、高品质职工服务阵地群。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制定完善劳动领域维护政治安全10项制度机制,全省建成劳动争议调解组织3.4万个,培育发展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12.1万名、工会劳动关系信息员7800多名、工会律师2000多名,劳动领域和职工队伍总体和谐稳定。

  (四)深化工会改革和建设,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

  持续推进工会改革创新,制定实施《广东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十四五”发展规划》,支持深圳工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工会,总结推广广州集体协商参考消息“蓝宝书”经验、产业工人文化服务“佛山经验”、产业劳动关系协同治理“盐田经验”等一批基层创新模式。加强基层工会建设,先后开展百人以上企业、互联网企业、社会组织建会与新业态劳动者入会等集中行动,在粤15家互联网全国百强企业全部实现建会。扎实开展“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工作,努力实现县级工会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全覆盖、工业园区工联会全覆盖、工人文化宫建设和服务全覆盖、职工服务中心全覆盖、“全域智慧工会”模式全覆盖、社会化工会工作者专业队伍建设全覆盖、工会干部培训全覆盖等“七个全覆盖”目标。推动“智慧工会”建设,截至2024年底,“粤工惠”平台实名认证工会会员达1172万,访问量超9亿人次,平台多次荣获全国互联网+工会普惠服务“省级十佳”平台。深化粤港澳工会合作和职工交流,打造了“粤港澳大湾区工会联席会议”“千人汇湾区”“粤港澳工会交流营”等一批工作品牌。

  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工会的奋斗历程,我们深切体会到,做好新时代广东工会工作,必须强化理论指引,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广东工会一切工作。必须强化政治自觉,深刻把握“工会组织首先是政治组织,工会工作首要是政治工作”的定位。必须强化全局意识,自觉找准找实工会工作与全省工作大局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必须强化职工立场,切实解决好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最困难、最操心、最忧虑的实际问题。必须强化底线思维,切实把职工队伍稳定风险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必须强化基层导向,坚持把力量配备、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必须强化改革精神,敢于先行先试、勇于探索创新,努力为全国工会贡献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继往开来谱新篇

  今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在中国工运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广东,作为中华全国总工会的诞生地,在传承弘扬百年工运精神、总结运用百年工运宝贵经验上承担着重要使命。奋进新征程,广东工会将继续发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从百年工运的壮阔历史中汲取继续前行的智慧和力量,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全力打造团结奋斗、开拓进取,让党委放心、让职工信赖的工会组织新形象,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和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

  (一)始终牢记使命、忠诚党的事业,当好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

  百年工运史启示我们,我国工运事业是在党的领导下发展起来的,工会是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坚持党对工会的全面领导,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不能偏离。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工会工作才能方向正确、不走偏路,才能做得有声有色、扎实有效。

  以史为鉴、继往开来。广东工会将牢记“忠诚党的事业、竭诚服务职工”的使命任务,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工会工作的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保证,常态化开展政治忠诚教育和党性教育,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健全完善学习贯彻、创新落实的制度性安排,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广东工会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大力实施职工群众思想政治引领建设工程,广泛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宣传教育活动,健全“中国梦·劳动美”、广东工人大思政课等工作机制,依托红色工运场馆、工人文化宫、职工书屋等阵地,构建“十五分钟职工思政工作圈层”,不断提升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影响力。

  (二)强化担当作为、服务中心大局,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

  百年工运史启示我们,党的中心任务就是中国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的主题和方向。工会只有把自身的工作与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贡献力量,才能真正体现作用价值、彰显担当作为,才能真正代表职工群众、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积极力量。

  以史为鉴、继往开来。广东工会将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制造业当家、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等重大任务,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制定落实深化产改三年行动方案,广泛开展劳动技能竞赛和“四技五小两比”等群众性创新创造活动,打造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制定落实发挥劳模工匠作用行动方案,实施思想引领、产业促进、技能传承、社会服务、助农兴农五大专项行动,最大限度发挥劳模工匠服务职工、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作用。认真履行维权服务基本职责,聚焦转岗待岗职工、困难职工、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重点群体,深化“工会帮就业”行动,助力“百万英才汇南粤”。开展提升职工生活品质行动,推行工会服务职工工作项目清单制度,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品质化职工服务体系,促进广大职工共建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依托12351工会服务职工热线、网络舆情监测平台等,抓好劳动关系发展态势监测、分析研判和化解处置,牢牢守住劳动领域政治安全“南大门”。

  (三)坚定走在前列、勇于改革创新,奋力开创广东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百年工运史启示我们,顺应时代要求、适应社会变化、创新工作方法,是工运事业蓬勃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做好职工群众工作的必然要求。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催生了大量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劳动关系的确立和运行、职工队伍发展和权益维护面临许多新情况新挑战。这迫切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完善工会工作体系、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不断推进工会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

  以史为鉴、继往开来。广东工会将继续保持和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坚定扛起职工大省、工会大省的责任担当,对标对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全总、广东省委工作要求,高度关注职工队伍新特征和劳动关系新变化,积极回应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加快构建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作体系,以走在前、作表率的勇气和担当推动新形势下工会改革和建设向纵深推进。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实施加强基层工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开展非公企业“强基工程”,推动工会组织向中小微企业、外资企业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阶层等延伸覆盖,不断扩大工会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实施工会数智化建设工程,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全面升级“粤工惠”平台,为职工提供更多一键可享的智慧服务、触手可及的福利优选和丰富多彩的会员活动。持续改进工作作风,认真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全面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充分掌握职工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用心用情为基层和职工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以有力的工作举措和扎实的工作成效取信于职工、取信于基层。

南方工报重点 04潮起珠江百年路 奋楫扬帆新征程 广东省总工会2025-04-30 2 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