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上的养蚕人

南方工报 2025年05月01日 文/图 全媒体记者郗建新

  ▲三条5龄蚕正趴在桑叶上。

  ▲王先燕正在投喂桑叶。

  ◀熟蚕正吐丝结茧。

  ▲蚕茧准备缫丝。

  ▶削茧。

  ▼女工正在拉丝。

  ■模特身披用蚕丝制作的丝巾。

  “一条蚕至死都在吐丝,能亲身参与探索广东蚕桑行业的发展,感到很有成就感。”4月22日早上6时,陈剑雄就来到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丝纺集团)的翁源基地,为幼虫投喂桑叶。一般情况下,小蚕一天投喂四次,大蚕投喂三次。

  2018年,陈剑雄从华南农业大学蚕学专业毕业后,就加入到丝纺集团所属企业广东丝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丝源集团”),主要负责在基地开展家蚕遗传资源保护、人工饲料蚕苗孵育试验等工作。为探寻家蚕新品种、新技术,陈剑雄每年都要在基地呆好几个月,每日吃住都是在基地。

  据了解,广东种桑养蚕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之一。目前,广东桑园种植面积约48万亩,蚕业从业人员有30多万人,广东蚕桑产业主要分布在粤西、粤北和西江流域。蚕桑产业是广东的传统优势产业,在“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生态、文化、经济等多维度的时代价值。丝纺集团是广东省茧丝绸产业龙头企业,目前,丝纺集团丝类产品对外贸易位居全国前列,近三年出口规模达3000多万美元。

  现在,陈剑雄是“王先燕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一员。“王先燕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专注于蚕桑行业的科技应用研究,围绕蚕桑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人工饲料蚕苗孵育等桑蚕科研项目,发展蚕业新质生产力,增强企业蚕种主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在“王先燕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领衔人、丝纺集团高级农艺师王先燕的带领下,记者见证了基地桑蚕养殖的整个过程。据介绍,蚕种分为母种、原原种、原种和一代杂交种。蚕种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桑树种植、采桑、收蚁(蚕卵孵化)、幼虫饲养(1-3龄小蚕和4-5龄大蚕)、熟蚕吐丝结茧、化蛹、削茧鉴蛹、成虫(蚕蛾)羽化、交配与产卵。一个蚕蛾大约能产出500粒蚕卵,一张一代杂交种纸(400平方厘米)上有25000多粒蚕卵,蚕卵孵化率需达92%以上。蚕茧主要用来生产丝绸、丝绵被等纺织品,提取的蚕丝蛋白可用于制作面膜、护肤品,蚕丝还可用于制作手术缝合线或人工组织支架等医疗材料。

南方工报视觉 08“丝路”上的养蚕人 文/图 全媒体记者郗建新2025-05-01 2 2025年05月0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