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在湖北武汉,市民只要践行乘公交、骑行等11种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就可积累碳减排量,碳减排量可以兑换各种优惠券、小礼品,还能直接抵扣银行贷款利息。
媒体谈
中工网:从“做什么能获得奖励”到“这么做很有意义”,再到“我认同这样的生活方式”,当激励机制按下“内驱力”的启动键,潜移默化的转变就此开始。
推动“全民减排”,武汉还有不少同行者。比如,成都的“碳惠天府”平台,把市民绿色出行、垃圾分类、光盘行动打卡、低碳阅读等低碳场景纳入积分激励活动中;在深圳,市民通过“低碳星球”微信小程序记录公共出行减排量,并用碳积分在商城兑换地铁乘车券;今年,上海的碳普惠运营管理平台也投入试运行,市民通过构建个人碳账户,量化和记录生活中低碳行为的减碳量,可实现绿色积分兑换商品服务……
类似做法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得通过实践不断优化。人们会关心不同平台的信息互通共享问题、公共出行设施与自有出行设施的信息上传问题、如何审核活动行为真实性的问题、如何保护自身数据安全的问题……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期待这些城市的“全民减排”实践为更多城市带来启发,让“全民减排”拥有更多打开方式,引导人们形成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让更多人为美丽中国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贡献一份力量。
网友说
正*:此举不仅能帮助市民节省开支,还能激发大家低碳出行的热情,促使“绿色生活”从概念转变为生活理念及日常习惯。付出“举手之劳”就能获得实惠,这个“羊毛”值得薅。
壹**:这虽然是一个很好的激励机制,但不能仅仅为了抵扣房贷才去做这些环保的事。节能减排本身就是每个人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是为了自己和子孙后代能有一个更美好的生存环境。
*堂:这种碳减排抵扣房贷的机制无疑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它从实际生活出发,将环保与人们的经济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创新的思路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