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发布《2025年家政兴农行动工作方案》,从4方面提出了14项具体任务,持续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助力推进乡村振兴。
推进家政兴农,提供就业信息分享、岗位供需匹配、就业保障完善等服务固然重要,但要真正撬动这个杠杆,激活“兴”的能量——富了农民、旺了乡村,关键在闯过技能关。换句话说,从事家政服务这一行,农村劳动力要切实做到技能过硬,才能经得起市场的检验。作为重要托举力量的当地政府,该如何应对?其有必要深刻洞察市场需求和消费新趋势,构建精准化技能培训体系,少一些“大水漫灌”,多一些“精准滴灌”,不断更新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让劳动者的技能水平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市场的变化。
值得指出的是,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应用加速落地,智能家电日益普及,养老机器人已悄然“进场”。此前,工厂“机器换人”带来的技能挤压效应已经显现,而且最先受到冲击的就是低技能劳动者,那么在家政服务行业,随着“机器进家”,这种技能挤压是否也会显现?翻开高校中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课程表,实用养老机构管理、老年生活照护、老年健康照护、传统老年康复保健、营养与饮食保健、老年心理护理以及老年疾病与用药等课程位列其上,事实上,如果懂老年心理、老年营养等知识,机器是无法替代有针对性、有温度且可沟通的家政人员的。
因此,在家政兴农中,助力农村劳动力实现技能跃迁,涵养技能提升的意识,提升自我学习的能力,已成为刻不容缓且至关重要的课题。(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