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锦国(左一)登船开展企业液货船监管服务工作。单位供图
万吨级油轮缓缓靠泊在中科(广东)炼化有限公司碧波万顷的码头。身穿海事制服的卢锦国紧盯着船岸接口的氮气试压仪表,压力值稳稳定格在安全阈值内。这是6月23日“湛蓝”创新工作室联合企业攻坚的氮气试压防泄漏技术的首次实战应用。“过去查漏靠肉眼,现在用氮气保压测试,15分钟锁定零泄漏,效率翻倍!”卢锦国一边说,一边抹去额角的汗珠,笑容里透着自豪。他是“广东海事局优秀青年”称号获得者,也是湛江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湛江海事局“湛蓝”创新工作室的一员。
据了解,在湛江市总工会的指导下,湛江海事局2024年以“湛蓝”创新工作室为主体成立劳模工匠服务队,围绕企业实际需求和劳模工匠专长两个方面精准发力,聚焦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难点、发展堵点,依托劳模工匠资源“量体裁衣”,深入调研“号脉”,精准对症“开方”,破解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助力企业纾困解难,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海事力量。
把准脉开药方 成为提升效能的“技术员”
“湛蓝”创新工作室由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其朝和周林两位团队带头人领衔。“湛”既指湛江也指精湛,“蓝”指蓝色的天和大海,寓意工作室根植湛江且致力培养精湛的业务能力,守护湛江的碧海蓝天。该工作室是以业务能手为骨干,以监管创新为核心,以保障水上交通安全和海洋环境清洁为目标,是危防监管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
“大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服务需求大不相同,得因地制宜才行。”卢锦国深有感触地说。2024年9月,他调任东山海巡执法大队任大队长,服务东海岛上的大型企业。初到任时,他就发现这些大企业有着完善的安全体系,但在具体操作中,企业自身安全体系与监管部门规定、跨行业需求之间时常出现矛盾。
“一开始企业比较封闭,不太愿意交流。”卢锦国回忆道,“他们在陆地生产与海上运输的衔接上有自己的一套做法,可这和我们的监管要求有时会产生冲突。”面对这种情况,卢锦国带领团队一次次上门走访,耐心倾听企业的困惑和需求,了解企业在生产运输中的每一个环节。
周林作为“湛蓝”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之一,深知主动服务的重要性。周林介绍,“湛蓝”创新工作室劳模工匠服务队发现,作为负责车辆运输的琼州海峡轮渡公司,对琼州海峡南北两岸通航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反应比较强烈,造成企业客滚运输生产经营受影响。2024年春运期间,琼州海峡因进出岛车辆急剧增加,加之受间歇性大雾天气影响通航,造成大量过海车辆积压,部分车主被滞留多天。
为切实解决企业难点卡点,劳模工匠服务队发挥专业特长,深入企业调研,听取企业关于统一通航标准的建议,联合行业相关专家学者多次召开专家咨询会和评审会,最终针对新能源车过海拥堵问题,工作室推动创新设计,开通“专船专班”运输模式(人车分离、专道专位),同步编制《客滚船装载锂电池电动汽车技术法规》,填补国内空白。
自启动新能源车“专船专班”运输以来,琼州海峡新能源车辆过海供需矛盾得到有力缓解,航运企业船舶运输效能得到提升。2025年春运期间,琼州海峡运输新能源车接近12.46万台次,较2024年同期增长54%。
在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湛江钢铁”),另一张“药方”正成为打通企业物流堵点。此前,湛江钢铁因船舶运力短缺导致成品钢材积压、物流损伤率达30%,且承运船舶安全条件参差不齐。对此,劳模工匠服务队联动政企,创新建立“班轮制”选船机制,推动企业固定15艘船况优、船龄新的船舶,实现全流程标准化监管(装船—验船—管船)。“当企业从‘钢材积压’到‘年省千万’时,这种‘把技术方案转化为生产力’的成就感,正是海事服务工作创新的价值所在。”周林说。
俯下身问需求 当好企业发展的“服务员”
原油成品油在装卸过程中挥发出的油气含有大量的卤代烃、苯、醚类等有毒物质,危害人体健康,油气进入大气还将形成光化学烟雾,造成大气污染和资源浪费。中科(广东)炼化有限公司、湛江港石化码头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纷纷求助湛江海事部门,提出在油气回收中遇到的船岸接口不配套、船舶油气回收比例不高、设备安全难以保障等难题。
服务不止于倾听,更在于精准“开方”。在“湛蓝”创新工作室的推动下,一场场技术攻坚战悄然上演。劳模工匠服务队充分发挥劳模工匠人才作用,启动主动服务模式,开展“送技术上门”活动,组织业务骨干对企业油气回收进行把脉问诊,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帮助企业补齐货油装卸、环境管理等方面短板。最终推动企业投资4400万元建成油气回收系统,回收率达98%以上(全省第一);万吨级油码头100%配备回收系统;协助申请环保资金300万元改造油船。
卢锦国说:“在劳模工匠助企行中,我们与企业的各项工作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向安全要效益。一方面,海事部门是监管安全的,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上来了,就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行业监管的压力,海事部门和企业都是受益的,这对我们大队执法人员来说,就是在落实本职工作,就是履职尽责。另一方面,企业从安全中得到了效益,助力企业提升产值,提升产业竞争力,也是海事部门非常乐于见到的。”
“湛蓝”创新工作室深入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找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聚焦企业“忧心事”和“烦心事”,以政策优化“小切口”做实惠企“大文章”,沉下身心察实情,深入调研解难题,将“问题清单”变为企业的“满意清单”,实打实解决了企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难题,护航企业发展壮大,助力建设特色型现代海洋城市,打造“海上新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