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幕中的逆行者

南方工报 2025年07月18日 赖超 邓晓春

  雨水如瓢泼般倾泻而下,天河仿佛决堤,岭南龙舟水季以其独有的狂暴姿态,席卷了粤北大地。台风“蝴蝶”将天空压得极低,低得仿佛触手可及,“龙舟水”带来的厚重灰云,如铅块般沉沉地垂落,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山岭在弥漫的雾气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头疲倦的巨兽,匍匐在地,喘着粗气。此刻,暴雨如一头猛兽,无情地撕扯着大地的表皮,山体内部潜藏的凶险,正蠢蠢欲动,伺机而发。

  就在这倾盆暴雨之中,广东省矿产资源勘查院的地灾巡查员们悄然出发了。他们披上印有“广东地质”字样的马甲,宛如一支支无声的箭头,毅然射向迷蒙的山野深处。他们的目标明确而坚定——直指那些熟悉却又令人揪心的一线隐患点。

  无惧的逆行

  通往韶关仁化某处高危削坡建房点的道路,早已被“蝴蝶”搅得一片狼藉。树木的枝丫横七竖八地散落在路上,巡查车在泥泞中艰难地喘息着,车轮深陷泥潭,只能徒劳地卷起浑浊的黄浪。队员们见状,毫不犹豫地下了车,踩进没过脚踝的淤泥中,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行。雨点如冰雹般猛烈砸下,队员们的雨衣早已湿透,可他们的眼神却始终紧紧锁定在湿滑的山体和手中的巡查机上。突然,山坡上一条新的裂缝赫然出现在眼前,令人心惊胆战。“快!拉警戒线,布设警戒区!”组长一声短促而有力的指令,众人如训练有素的战士般默契散开,全然不顾脚下泥浆飞溅,动作迅疾得连雨点都追不上他们专注的节奏。

  警觉的鹰眼

  深夜,风雨依旧未歇,仁化县应急指挥中心内灯火通明。墙上挂满了密密麻麻的地质图件,桌上仪器屏幕上的曲线,正代表着山体的细微蠕动,而此时,这些曲线正被一双双熬得通红的眼睛紧紧锁定。突然,代表水平位移的曲线出现了一个异常的“阶跃”跳动,远远超出了正常的波动范围。工作人员立刻接入部署在地灾点的监测数据,发现数据异常,并非孤立事件,一场区域性的强降雨正无情地叠加在脆弱的地质体上!电话铃声骤然响起,一个预警信息如一道闪电穿透雨夜,迅速传向镇指挥部和受威胁的村庄——地灾风险等级已提升至红色预警,疏散工作刻不容缓!微小的数据异动,在地质人专业的目光和遍布粤北的“地灾哨兵”网络下,从纷乱的雨雾中被精准辨识出来,成为大地无声的警报。

  无声的守护

  隐患点旁,一处避灾安置点在风雨中摇摇欲坠。地质专家正用当地方言耐心地向转移下来的老人解释着后山危岩体的风险和监测情况。他的声音沙哑而疲惫,却透着无比的坚定,安抚着受惊的村民。一位巡查员刚轮岗下来,脱下早已湿透的鞋子,双脚已被泡得发白起皱,脚踝处还有被山石划破的血痕。他默默地拧干袜子上的水,捧起一盒早已冰凉的饭。安置点外,雨点密集敲打的声音不绝于耳,仿佛整个天地都在急促地喘息。他侧耳细听着,那不只是雨声,更是他心中时刻绷紧的弦。

  雨还在下,山洪在沟壑中奔腾咆哮。那些泥浆满身、目光如炬的身影,依然在粤北大地上跋涉前行。他们以磨破的脚掌叩问仁化的泥泞,以专业的锐眼刺穿南雄的雨幕,凭无言的坚守锚定翁源的洪流。地质人身上那件湿透的、沾满红泥或赤砂的“广东地质”工装,分明是守护粤北大地最坚韧的一层皮肤。

  当风雨暂时喘息,山河重归平静,地质人的背影,已在山野间成为一道无声却永恒的风景。他们不是传说中移山的愚公,却以另一种方式守护着山的骨骼、水的脉络。

南方工报东园 08雨幕中的逆行者 赖超 邓晓春2025-07-18 2 2025年07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