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褪色的军旅刻度

南方工报 2025年08月01日 李洽

  在退役七年后的“八一”前夕,我终于申领到那一张鲜红色的退役军人优待证,小小的卡片攥在手心里,轻巧而坚硬。指腹抚过证件中的黑色字痕,服役年限一栏赫然印着“9年7个月”。9年7个月,这个精确到月份的刻度,仿佛是在指缝间漏下的沙子,而每一粒都沉甸甸的,压住了心里最深处的那根弦。曾经以为,那根弦早已在岁月的尘埃里沉寂,原来只需轻轻一碰,就铮然作响,震得整个胸腔嗡嗡共鸣,余音悠长。

  军营里的起床号,总在晨曦未露时精准地唤醒我们。特别是在冬天,天还朦胧,空气里弥漫着强烈的寒意,每每惺忪爬起后,便望见窗框里那方灰蓝的天空,犹犹豫豫地亮起来。接下来,营房里的“豆腐块”便依次端坐于各自洁白的床铺之上。集合哨后,早操的队伍开始绕着营区奔跑,脚步声整齐而坚定地撞开薄雾,胶鞋踩在满地落叶上。那干脆的节奏,像心跳,也像某种隐秘的鼓点,悄然引领着我们前行。

  三伏天的训练场让军营更加火热,烈日无情地灼烧着大地,空气都被炙烤得扭曲变形了。汗水不断地顺着脸颊、脖子爬下来,渗入作训服,在肩胛与后背处洇开深色的湿痕。

  匍匐前进时,滚烫的地面几乎要烫透作训服,细小的沙石硌到关节,皮肉便火辣辣地疼起来。随着臂肘膝盖依次交替挪动,沙地上逐渐出现一道道坚毅前行的痕迹。沙土的腥气、汗水的咸涩,还有两者融合后蒸腾出的独特气味,逐渐混合成一种无法言说的味道。这味道钻入鼻腔,烙进身体,竟也成了日后萦绕不散的情愫。

  除了令行禁止、整齐划一的主旋律,军营里亦有难忘的柔软时刻,支队的小狗“小黑”便是一例。它原是条流浪狗,不知何时串了进来,被战友们喂熟了,竟成了营区里无人不识的“编外成员”。每逢训练间隙,它吐着红色的舌头,摇着尾巴凑近,亲昵地蹭着我们的裤脚。它不懂队列,更不懂军规,只管在严肃的方阵里自在穿行。

  最难忘的当数深夜的紧急集合。深夜里哨声刺耳,像匕首划破了夜幕的垂帘。我们急忙从床上起来,在黑暗中摸索着开了灯,打起背包,听着营房楼道里“叮叮咚咚”的口杯掉落声,双手紧张得有些不听使唤。背起背包,背包绳勒进肩膀的痛感反而带来一种奇异的清醒,队伍集合之后,我们便顶着漫天星辰开始奔跑。不知跑了多久,在月光的映照下,每一张脸都隐隐约约地挂满汗珠,每一双眼睛却都亮得惊人,大家彼此都未曾多言,可那相视间无声的确认,竟比所有豪言壮语更加凝重,仿佛在说:与子同袍,我们挺住。

  都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一年我都在送别战友。而当轮到自己脱掉军装的刹那,手指碰到肩章上金黄的星徽,凝视着资历章绚丽的色彩,心里猛地一空。与战友们拥抱时,双臂的力气越来越大,几乎要嵌入对方的骨肉,可喉咙却发不出一点声音,彼此间的千言万语,都在沉默之中,沉甸甸地坠在营区的空气里。

  我将申领到的优待证放入家中存放证件的抽屉里,里面还整齐地码放着当年的军官证、转业证,以及立功受奖证书和奖章。当这些证件、证书和奖章映入眼帘之时,就如同和几个不同年岁的我默默相对。当指尖触及它们冷硬的轮廓,仿佛触摸到了曾经流过的汗、受过的伤、滚过的泥泞、深夜行军时脚底磨出的血泡……这些记忆从未消散,已悄然与我的骨血深深相融。

  时隔多年,纵然躯壳已远离军营,可灵魂的某个角落,依然有号声在黎明前准时吹响,在那个维度里,一个战士依然在奔跑,踏着永不消散的足音。

南方工报东园 08永不褪色的军旅刻度 李洽2025-08-01 2 2025年08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