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许接英 通讯员穗工宣)9月11日,2025年广州市劳动争议调解业务技能竞赛在广州市工人文化宫举行,来自全市各区和有关单位的12支代表队共48名队员同场竞技。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唐航浩,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许平坚出席活动。
本次竞赛由广州市总工会、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主办,旨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推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工会实践,大力推进劳动争议调解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劳动争议调解工作高质量发展。
竞赛围绕“法治保障权益 调解助力和谐”主题,以给定案例为背景,分为半决赛、决赛两个阶段进行。半决赛进行模拟调解,决赛分现场答题和模拟调解两个环节。参赛队伍采取“工会+法院+人社+企业”团队合作模式组队,由辖区内从事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法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会工作人员各1名,以及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中的工会成员或职工代表1名组成,参赛队员绝大多数来自劳动争议调解一线。最终,4支队伍进入决赛。
经过激烈比拼,最终联合代表队在决赛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黄埔区代表队、海珠区代表队、天河区代表队荣获二等奖;白云区代表队、南沙区代表队、荔湾区代表队、番禺区代表队荣获三等奖;陈聪明、张景波、周博、黄晓琴4名选手获评“2025年广州市劳动争议调解业务技能竞赛优秀调解员”。
现场
“进一步‘撕破喉咙’,退一步海阔天空”
决赛设置现场答题与模拟调解两大环节,其中模拟调解环节由专业演员扮演的劳资双方进行现场模拟调解。
竞赛案例直击当前劳动关系中的热点与难点——欠薪与经济补偿纠纷。舞台上,扮演“企业代表”和“职工代表”的演员真实还原了调解中常见的对抗与僵持局面。“职工”情绪激动,坚持既定的赔偿金额不让步;“企业”方则反复强调公司规章制度与流程,仅愿支付远低于职工要求的补偿,态度强硬。调解中,双方因分歧较大,甚至一度拒绝调解。
“进一步‘撕破喉咙’,退一步海阔天空。就问你们喉咙痛不痛?”面对几乎失控的紧张场面,4名选手们从容应对,分头展开调解。
“您的心情我们非常理解。”一组队员靠近“职工代表”,语气温和而坚定,“但我们今天坐在这里,正是为了寻找既不撕破脸皮,又能真正解决问题的出路。”随后队员们巧妙运用“情、理、法”相结合的调解策略,适时援引《劳动合同法》相关条款,清晰阐释经济补偿的法定计算依据。另一组队员则与“企业代表”展开“背对背”沟通:“公司坚持制度没有错,但考虑到诉讼时间成本、经济成本以及可能对公司声誉产生的影响,我们可以寻求一个依法合规且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才是对企业利益最大化的保护。”
比赛中,选手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出色的调解技能和稳定的控场能力,不仅及时缓和了一触即发的冲突,更逐步引导双方回归理性协商,推动调解有序深入,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劳动争议调解员的专业素养与职业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