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2025广东省两会

省人大代表梁健玲:

照护特困老人试试“邻里互助”

全媒体记者许接英

本文字数:972

■梁健玲。全媒体记者许接英/摄

  特困人员是困难群众中最困难、最脆弱的群体。对于这部分人群,国家一直给予救助供养,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应养尽养”。新时代下,如何进一步提升特困供养服务质量?对此,广东省人大代表、江门市蓬江区恒爱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总干事、五邑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工作系教师梁健玲基于对我省分散供养特困老人供养服务现状的深入调研,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梁健玲指出,针对特困人员,广东省已出台相关政策并设立了详细的照料护理标准,但在实际操作中,特困人员的生活质量、服务覆盖率,以及护理服务的有效性缺乏具体的监测数据,这不仅影响了政策的精准落实,也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均和服务质量的参差不齐。

  为了解特困人员尤其是我省分散供养特困老人的真实生活现状,自去年3月起,梁健玲带领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深入粤东西北,以及江门台山、恩平、开平等地,通过实地走访乡村养老服务机构,如农村敬老院、居家养老服务站等,与特困老人及养老服务工作人员进行访谈等,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团队调研发现,虽然广东分散供养特困对象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且大部分危房已进行改造,但农村分散供养特困老人仍主要依赖乡邻和远房亲戚的照顾,存在着居住环境差、营养不足、医疗资源有限、应急保障不足等问题。

  “这次调研对我的触动很深。”梁健玲表示,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她撰写了一份详细的调研报告,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鉴于农村照料人才的缺失,梁健玲建议探索“邻里互助”照顾模式,即以村为单位,根据特困老人数量,选定热心村民进行日常照料,提供洗衣、煮饭、清洁、陪诊、取药、领取生活津贴等服务,护理补贴则统一发放给负责照料的村民,确保其成为一份全职且具有吸引力的工作,让村民愿意并稳定在村里服务。同时,她建议民政部门联合当地服务机构,为分散供养特困老人安装应急联系设备,确保他们在遇到困难时能得到及时救助。

  此外,梁健玲还建议优化《广东省特困人员认定办法(试行)》,充分考虑当地特困老年人的文化、家庭、地域差异,避免认定条件一刀切。她还主张为镇政府、村干部制定明确的监督和关怀指标,将特困老人的关怀和恒常服务监督纳入干部的具体工作范畴,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广东南方工报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地址 : 广州市越秀区东园横路5号6楼
电话 : 020-83882464
手机版
南方工报2025广东省两会 03照护特困老人试试“邻里互助” 全媒体记者许接英2025-01-16 2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