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会积极推动新时代工人文化宫建设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

探索新路径新模式 擦亮“工”字新品牌

南方工报 2023年12月14日 全媒体记者徐亚辉 通讯员王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工人文化宫建设管理工作面临更高要求。工人文化宫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工会组织维护职工精神文化权益的重要载体,在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丰富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工人文化宫工作进入政策机遇期和建设黄金期。

  “全省各级工会要打造有阵地、有队伍、有活动、有效益的新时代工人文化宫,努力使工人文化宫这一历史品牌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在今年广东省工会网上宣传和工人文化宫建设管理工作培训班上,省总工会对新时代工人文化宫的建设管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广东各级工会职工文体阵地建设投入明显增加,职工文化设施网络初步形成,工人文化宫高质量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并形成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经验做法,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发展新路径。

  据统计,2019年以来,广东各级地方财政共投入经费8.73亿元支持工人文化宫建设,省总工会共投入经费1.28亿元用于全省各级工人文化宫新建或修缮工作。2019年至2022年10月,各级政府以划拨土地的形式支持新建成27家工人文化宫,新增编制机构5家,全省各级工人文化宫新增使用建筑面积21.39万平方米。2022年10月以来,全省各级政府划拨土地26家,新增机构编制5家,新增使用建筑面积45.8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全省70%的工人文化宫纳入公益类事业单位,运营和人员经费得到有效保障。

  积极争取各方支持 科学谋划建设路径

  梅州作为欠发达地区,县域发展不平衡十分突出,工人文化宫建设滞后,要全面推动工人文化宫建设,必须先易后难,分类推进,逐步推进县级工人文化宫建设全覆盖。

  对此,梅州市总工会根据实际情况,分四类逐步推进县级工人文化宫建设全覆盖。第一类是市工人文化宫,把两栋附楼和一个羽毛球馆收回出租,引进第三方合作,率先推进“两性两化”运营;第二类是新建和修缮一批工人文化宫,把条件成熟、可以率先开工的工人文化宫作为第一批建设;第三类是已有选址的工人文化宫,列入今年动工建设;第四类是正在规划的工人文化宫,按照全总和省总的有关最新要求,优化设计,控制成本,安排在明年动工建设。

  为了有序推进分类建设,梅州工会积极争取各级当地党委政府重视和支持,全市9个工人文化宫的单位性质都纳入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并在土地无偿划拨、缺口资金给予全力支持,甚至在面对财政无能为力的情况下想方设法使用国债资金。

  与梅州一样,近年来,全省多地工会都紧紧围绕工人文化宫整治提升行动,抓住机遇、主动作为,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加快推进工人文化宫阵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韶关市浈江区总工会在筹建文化宫过程中,积极争取各方支持,成功促成文化宫建设项目落地实施。2019年7月,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吕业升率队到韶关开展全省县镇工会建设调研召开的座谈会上,浈江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总工会主席刘伟光提出将市辖区纳入省总工人文化宫建设补助申请范围的建议。随后,浈江区总工会积极争取到省总补助专项资金800万元、韶关市总补助专项资金200万元,并自筹资金500万元,共计1500万元用于文化宫建设。2021年,在浈江区委的支持下,浈江区工人文化宫揭牌成立。在区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区委、区政府每年都安排文化宫日常运行经费5万元,统筹66万元用于“两馆一宫”物业管理。

  创新“两性两化”运营 更好普惠服务职工

  近年来,全省各级工会按照全总《关于坚持公益性服务性方向推进职工服务阵地社会化市场化运作的意见》,积极推进“两性两化”(公益性、服务性,社会化、市场化)运营,借助专业机构和专业力量管好用活工会资产,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经营发展新路径。

  广州市总工会将工会直接服务职工的大量前沿业务委托工人文化宫牵头承办,指导工人文化宫丰富服务菜单,其中,在员村宫建设法律服务中心、工资集体协商基地,在市一宫建设职工服务中心,在市三宫建设工会融媒体中心,在芳村宫建设志愿服务中心,延伸工会服务“手臂”,更好普惠服务职工。

  梅州市总工会则将工人文化宫原出租的东附楼、西附楼及体育馆收回,以物业出资的方式引进第三方合作,由第三方进行投资建设、日常运营管理维护。其中,西附楼及体育馆分别引入俱乐部运营,打造职工健身俱乐部和羽毛球馆,以免费及优惠职工办健身卡、订场地、课程购买相结合的方式,普惠服务职工。五年来,工人文化宫健身房和羽毛球馆平均每年接待职工6.8万人次,公益服务优惠费用约20万元。职工综合教育实践中心每年服务工会会员及其子女约4.3万人次,服务效益约30万元。

  佛山市总工会结合当地实际,探索出三种运营模式。模式一为“工会主导、共建共营、以空间换服务”。如三水区工人文化宫引入社会机构合作,部分场地免租。工会提供场地基础,合作机构负责装修、设备、人员和运作,每年按标准置换服务供职工使用。工会对合作机构进行指导和考核监督,明确退出机制,实现服务功能一体化。模式二为“工会主导、自建共营、资源共享”。如佛山高新区三水园工人文化宫由工会主导,水电、物管等费用由当地财政资金解决,多部门联合进驻,场地共享、资源共用,综合利用场地资源,职工服务更多元化。模式三为“工会自建自营、场地资源共享、合理收费”。如南海区工人文化宫里水宫外包项目场地收回后划拨给工会,由工会自建自用,水电物管费用由财政解决,场地资源合作共享,合理收费。

  服务地方产业发展 打造“一宫一品”新平台

  清远英德市是“中国红茶之乡”,全市现有茶园种植面积约17.5万亩,茶叶综合产值约60亿元,茶叶企业550余家,带动从业人员超15万人。英德市总工会借助茶产业这个重要支点,联合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与英德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一宫一品”为主线、茶产业学院为品牌、工人文化宫为主阵地开展服务基层的人才培养、技能提升、学历提升等工作。目前,茶产业学院已开设现代学徒制《茶艺与茶文化》和《电子商务》专业培训班。

  广州市总工会则结合全市产业布局和所在区产业特色,打造面向美好生活的职工服务阵地,其中,市一宫依托“广府学宫”旧址的岭南文化特质建设“新时代红色文化宫”,市三宫依托“科技文化宫”的基因延续努力探索“互联网+”创新文化服务。同时,还结合广州“制造业立市”战略,将工人文化宫主业纳入全市“产改”工作要点,建设新时代工匠学院等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基地、劳模工匠展厅等产改成果专题展示厅、职工“双创”基地等创新创业成果发布基地。

  近年来,全省多地工人文化宫都积极落实全总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引领的意见要求,以工人文化宫为主阵地,在广泛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积极开展职工技术技能培训活动,为广大劳动者提供文化、教育、体育等综合性服务的同时,探索“一宫一品”,推行工人文化宫建设运营与当地文化风俗、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取得积极进展。

  聚焦主业开展特色活动 擦亮“工”字服务品牌

  竭诚服务职工群众是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责。全省各级工会积极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职工文化建设的意见,守正创新,紧跟新时代职工群众需求的新变化,探索开展各类特色服务活动,打造了一批受欢迎、叫得响、有鲜明工会元素的服务职工响亮品牌。

  广州市总工会支持工人文化宫以特色项目向不同职工群体提供暖心服务。鼓励工人文化宫融入公共文化服务党政统筹,承接技能培训定点考场、全民健身运动场馆等政府购买项目,或与党政部门共建公共图书馆、红色电影基地等,市一宫开办“广府学宫阅读馆”、市三宫建立“党史学习教育”电影基地;市二宫托管“一劳大”旧址,今年出色承办了广州市委宣传部主办的“英雄花开英雄城”红色工运之旅活动。支持工人文化宫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分别聚焦交友联谊、职业健康、运动健身等特定服务领域,面向不同职工群体提供专属服务,并大量承接各级工会大型职工文体活动。

  韶关市浈江区工人文化宫室内设有音乐室、健身室、茶艺室、书画室、插花陶艺室等40余间功能室。室外设有篮球场、网球场及地下停车场。先后举办“中国梦·劳动美”职工演讲比赛、韶关市劳模先进事迹展览、工运史展、主题摄影大赛、职工运动会、青年职工联谊等活动,定期举办陶艺、茶艺、插花、冰壶、西点制作、摄影、油画等公益培训班,受到广大职工欢迎。目前,“职工运动会”“青年职工联谊活动”等品牌项目影响力逐年提升,2023年职工运动会参加人数约860人。

  云浮市郁南县新工人文化宫位于县体育中心旁,可与县体育中心实现资源互补、空间共享,在规划布局、功能设置上,围绕基层工会所需、职工群众所盼,突出“学校”“乐园”两大主题,包含“职工服务、技能培训、文体娱乐”三大功能板块,为职工群众提供“一站式”“全科式”服务,满足全县居民职工群众文体活动、休闲娱乐等多层次需求。

南方工报工会 03探索新路径新模式 擦亮“工”字新品牌 全媒体记者徐亚辉 通讯员王娅2023-12-14 2 2023年12月1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