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离职后退600多个群”引发网友热议

职场人士如何摆脱“群”的紧箍咒?

南方工报 2023年12月14日

■网络配图

  近日,四川南充,唐女士晒出自己“离职后一口气退600多个工作群”的视频火爆网络,引发网友广泛热议。这名唐女士在离职后,花了3个多小时,一口气退了600多个工作群,她表示“感觉退完后轻松了很多”。她的这番操作,也迅速收获广泛关注,话题#女子离职后退600多个工作群#登上微博热搜榜第2位。

  不知从何时起,微信工作群越来越多,手机从早上响到晚上十一二点,整天神经高度紧张……这是大部分“打工人”的工作写照。“600多个工作群”属于极端个案,与当事人工作性质有很大关联,但这种“始终在线”“时刻被群消息轰炸”的体验,却实实在在引起了多数“打工人”的共鸣。

讲述

两年累积600多个工作群,吃火锅都要带上电脑

  唐女士,1990年出生,四川南充人,2014年从陕西科技大学景观环境艺术专业毕业后,通过校招应聘到北京一家服装外企做设计。作为一名店铺设计师,她的工作繁琐复杂。这家服装企业在全国有几千家店铺,每年都会新增几百家。

  唐女士称,在这家企业工作4年后,她辞职了。2019年,她独自去了澳大利亚悉尼。两年前,唐女士又回到北京,并入职一家总部位于北京的房地产企业,仍然从事店铺设计。唐女士表示,最多的时候,她要负责七八个商场的店铺装修,“每个商场有上百家店铺,每个店铺装修时都会建一个群,有的是品牌方建群,有的是她所在公司人员建群,群里一般有十多二十人。工作两年,手机微信上共有600多个工作群,这还是最保守的估计。”

  那么,每个群要维持多长时间?是否是同时活跃呢?对此,唐女士介绍,她是审核图纸的,一个项目从开始报图到施工完成,再到后期验收,至少一两个月。一个项目完了后,该群还是会活跃,因为一个店铺有很多事情,不仅是装修的事情,还有后期运营的事情,但跟她相关的工作就不多了。“一个商城上百家店铺,高峰期时,有几十个群同时活跃。”她说。

  “虽然一个项目完成后,跟我相关的工作不多了,但我只要仍在公司上班,就不敢轻易退群。因为后期如果店铺有什么问题,平时也需要检查,有问题也会要求改。”唐女士说,不仅如此,她还不敢轻易清理群消息,因为群里有文字、照片、视频,如果清理了,有时想找一些以前的沟通记录不太好找,“对手机内存影响大,经常手机内存不够用。”

  此起彼伏的微信信息声音,也让唐女士心生畏惧。她不敢关手机,不敢不看群,万一哪个群里有重要消息看漏了,影响的可能就是一家新店的开业进程。

  “即使吃火锅、外出玩耍,我都是带上电脑的,而且随时关注着微信群消息,只要有需要处理的事情,马上用电脑处理。”唐女士说。

  去年年底,唐女士结婚了,今年4月正式离职。离职后,她开始退群,一共花了3个半小时。对于离职,唐女士称跟工作群太多无关,但工作群多必然导致其他很多工作压力,实际上在公司还有工作了五、六年,甚至十几年的员工,所以她离职并不是这一方面原因。

  今年10月,唐女士结束北漂,回到四川南充老家。唐女士介绍,她目前正在家乡创业,主营家乡农副产品,决定做个新农人。目前,她的社交账号陆续更新了多条视频,均为她和爷爷奶奶一起,制作四川当地美食、小吃等。谈起裸辞回老家创业的原因,她说“我觉得年轻人不只能在大城市里大展拳脚,在原野乡村也能成就一番事业”。

  在唐女士发布的北漂十年总结视频中,她写下如下一段话:“如今年过三十,重新审视来时的路,我却不愿一直再走下去,站在小径分叉的路口,我想选择一条新的道路”。有网友在其视频下留言,“谢谢你为北京作出的贡献!付出未必有相应的回报,但自己每走过的一步都应该算数!继续加油!”

  

热议

随时被@的工作群,如无法挣脱的“紧箍咒”

  繁多的工作群让不少“打工人”如鲠在喉,不仅在于自己随时随地都可能被@,更在于其已经成了一种“紧箍咒”,不论何时,只要微信提示音响起,便“心头一紧”。各种通知不断,各种“收到”刷屏,看上去很简单,但屏幕背后往往有难言的紧张与焦虑。

  “这哪里是离职,分明是‘赎身’”。看到唐女士的遭遇,网友们议论纷纷。有人惊叹于“我的好友都没有那么多”。有人表示,不敢想象600多个工作群“有多窒息”,“600多个群,退完别说你轻松了,手机都跟着轻松多了”。还有人称,“想知道月薪多少,才配得上要应对600多个群”。

  像唐女士这样拥有众多工作群的人不在少数,一部分网友对唐女士的经历感同身受,称自己也有相同的经历,“之前离职的时候退了N个群聊,现在还有170多个”,“我和一位同事的共同群聊有1349个,还不是所有”。还有网友表示,“期待退群的那一天”,“我也想无群一身轻”。

  同时,此番关于职场微信群的热议,也受到多家媒体的关注。

  人民网评发表评论称,工作群之所以引起群嘲,不仅仅在于名目繁多,更在于模糊了工作与生活的界限。有时候,明明已经下班回家,但随时随地都可能被@的工作群,依然是无法挣脱的“紧箍咒”。近年来,多地都针对超时加班加大了整治力度,理直气壮的“显形加班”虽然少了,但遮遮掩掩的“隐形加班”却仍然存在。形形色色的工作群,无疑是“隐形加班”的重灾区。科技在飞速发展,劳动形态也在不断变化。但无论如何,劳动权益都不能受到践踏和伤害。对于劳动监察部门来说,如何避免“隐形加班”触碰法律红线、伤害劳动者权益,需要深入研究。对于用人单位来说,维护法治底线、承担社会责任是基本要求。

  《成都商报》认为,职场人的辛苦,就在动辄几十、上百乃至好几百个看都看不完的群里。唐女士退群有多爽,则困在群里的工作生活就有多苦恼和压抑——如今的各种群,俨然成为工作场地和工作时间的延伸物,随时随地把人揪着,让人无可逃避。

  《光明日报》指出,这种现象值得高度警惕。因为随着这类现象的持续,会有越来越多的个体被绑定和束缚在某种固有的倦怠感和情绪焦虑之中,久而久之,反而不利于正常工作的开展。

  

延伸

如何处理过多的工作群?

  群聊是当代职场人必须面对的场景,如何处理过多的工作群聊?以下几个小办法可以缓解“打工人”的“精神内耗”。

  按维度分类,加专署标签

  根据自己的岗位需要进行分类,大类目划分后,可以按自己习惯进行标签标注或自主备注命名,面对大量工作群也可以让工作信息更加清晰。

  合理利用群功能,尊重工作时间

  控制工作群的数量和规模。将项目结项日期做好备注,按时结项后即可退出;同类问题不重复建群,只在原群上进行人员增减,控制数量。规范工作群的内容和用途。工作群聊分类后,合理地利用工作群的功能,比如@提醒、置顶、免打扰等,提高工作群的效率和效果。尊重工作群的时间和空间。避免在非工作时间打扰同事的休息和生活,除非有紧急和重要的事情。

  及时清理微信群

  为了短期工作或者活动组建的群聊,活动过后可以及时清除。如果你忘记加入了多少群聊,可以在聊天记录中搜索自己的微信名,会显示你加入的全部群聊,即可删除不用的群聊。

  (综合自新华每日电讯、红星新闻、人民网评、北京日报)

南方工报关注 07职场人士如何摆脱“群”的紧箍咒? 2023-12-14 2 2023年12月1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