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师傅朱志祥(右)“带徒”装配品牌刀具。全媒体记者梁鸿杰/摄
■青年研发人员刘建东(左)和庄辉在操作实验。全媒体记者梁鸿杰/摄
中铁建华南建设(广州)高科技产业有限公司盾构刀具车间是一个由不同年龄、不同专业的业务骨干和青年人才组成的综合班组,既是研发技术组,又是生产车间,同时,承担着产品经营与售后服务职能,业务范围覆盖基础学科理论研究、新产品开发、生产及检测、市场销售、售后服务,已成长为一个年轻有为、锐意进取、积极探索打造“新质生产力”的新型团队。
突出“短、平、快” 构筑核心竞争力
“我们车间虽是这一行业里的后起之秀,但在研发方面,可以说已达到业内一流水准。”青年研发骨干刘建东说,“因为我们站在两代‘隧道人’的肩膀上,立足全国高标准高质量供应链,并集合业内顶尖专家力量提供指导和支持。”
盾构刀具车间围绕打造“新质生产力”这一目标,改革形成扁平化的组织架构,打破决策层和执行层的界限。日常工作中,团队贯彻“刀具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管理”理念,突出“短、平、快”,将产品研发迭代与服务响应的时间压缩到最短,用精良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构筑核心竞争力。
在实验室里,记者看到,扎根行业十几年的质检工程师钟孝任与青年同事一边讨论“共晶碳化物的理想形态”,一边共同操作试验。在生产加工车间里,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朱志祥与高校实习生在研究如何改进某个专用工装。在装配测试车间,营销经理张雄正紧张地盯着师傅们争分夺秒地组装刀具产品,他正准备为客户远程直播高科刀具独有的跑合测试过程,以增强对方的兴趣和信任。车间的另一边,一排排码垛整齐、等待发货的货箱前,业务主管经理后伟拨出一个个电话,一边协调供应商,一边指挥现场外勤技术服务;电话那头,车间技术服务代表庞夏雨立下军令状:“我在现场,保证跟踪到位!”
这是一群奋斗者的群像,节拍紧凑,热火朝天;虽然有些喧闹嘈杂,却也处处协调有序。
与顽石较量 用心血打造“破岩之刀”
奋斗者们用心血打造“破岩之刀”,他们自己也是“行业尖刀”。他们对事业满怀热忱,对自己打造的产品信心十足。
“如果将TBM和盾构机这些号称‘工程机械之王’的隧道掘进机比作‘钢铁巨龙’的话,那么——”业务组负责人、高科研发中心副主任马文超形象地比喻道,“刀盘就是它的‘龙头’,而它前端几十把破岩刀具则是坚硬锋利的‘龙牙’,将‘龙身’与‘龙爪’提供的数千吨强大推力分摊开来,精确压载到岩层上——在‘龙牙’的切割碾压下,哪怕是强度高达300兆帕的坚硬岩石,也将在片刻间化为碎块。这就是精钢与顽石‘硬对硬’的较量!”说到兴起,马文超拿出一张明信片,那是他在某边境大型隧道工程项目驻点时的纪念照,背面是手书的一首《破岩刀》:
巨龙铿锵潜行处,劈石裂地铁骨铮。
一肩可当千钧力,十年凿破万里通。
匠心巧思为利器,不忘初愿竞新功。
造化精钢成奇刃,隧贯山河凭此锋。
字里行间,充满着骄傲昂扬的豪情和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正如去年刚参加工作的硕士研究员庄辉所说:“我们感到骄傲的,除了不断积累的成绩,还有我们为事业的奋斗和永远年轻的心态。”
这就是铁建高科人,铁建高科骄傲之“刃”,年轻的心志存高远,将永远犀利如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