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我学会了担当

南方工报 2024年08月23日 雷亚梅

  “人生,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三十岁,我经历了一场不期而遇的顿悟。

  三十岁那年,我身上背着房贷、车贷,每天通勤3个多小时,穿过大半个城市去上班,因产后激素紊乱,体重飙升至75公斤,身体健康亮起了红灯。无形的压力笼罩着我,似乎步子越匆匆,内心就越焦虑。

  从十五岁开始,每过一次生日,我都会以奔跑的方式来为自己庆祝。三十岁生日那天,我早早起了床,来到家附近的公园,向着新的一岁奔跑。很快,我就“心有余而力不足”,臃肿笨拙的步伐,像失控的人生,喘不上气来。

  我无奈地找了条石板凳,坐下来喘息。

  父亲打来电话,祝贺我“三十而立”。爷爷走得早,父亲十二岁就背上了犁耙,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他的“而立”之年,远远早于三十岁。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父亲,每次都羡慕地说我们这一代青年遇上了大好时代。他教育我的方式朴素、厚重。他说,三十岁正是爬坡过坎的年纪,感到“吃力”是正常的,但“好汉做事干到底,好马登程跑到头”,只要辛勤耕耘,生活就像土地一样,长出喜人的庄稼,不会辜负每一滴汗水。

  刚和父亲通完电话,就收到了老同学国蓉的微信祝福。国蓉和我同岁,毕业后考了西部一个省的选调生,当时,在基层当村支书、每天奔走于田间地头的她,戴着眼镜,挽起裤腿,和当地村民打成一片,指导村民发展电商。经过几年的基层历练,她的脸上褪去了书生气,有了踏实的“泥土味”。简单地祝福过后,国蓉鼓励我,做回学生时代那个满眼星辰大海的自己,不要拘泥于眼前的困难,要勇敢地走出焦虑,走出小我,把青春融入时代,用脚踏实地的奋斗去书写人生的华章。

  父亲的叮嘱和国蓉的鼓励,让我陷入了沉思。总有人说,“理想有多丰满,现实就有多骨感”。三十岁,多么敏感而慌张的年龄,它就像人生的分水岭,给人生设下了无形的“限”。在这个年龄,我焦虑从农村走出来的自己,无法在城市立足;我焦虑自己整天忙忙碌碌,当不好一个称职的妈妈;我焦虑自己日益臃肿的身材和亚健康的身体状态……然而,我所有的焦虑都困于焦虑本身,从未尝试过奔跑出脚下的“路”。

  就在我深入思考,向内寻求自己“三十而立”的精神支点时,亲朋好友的祝福短信纷至沓来。有人祝我“年年十八,岁岁如花”;有人祝我“三十而立,鹏程万里”;有人祝我“所得皆美好,所得皆所愿”;有人祝我“永远保持热爱,奔赴星辰大海”,等等。这些祝福,何尝不是每个人理想的人生状态,渐渐地,一股力量从心底燃起。

  整理好有些松垮的鞋带,我再次起身奔跑,迎着朝阳,迎着晨风,梦想在前方开路。我一路奔跑,一路思考。或许,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而立之年,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而立之时,疲惫的生活,不该驱散曾经的梦想,年龄也不过是成长的代名词。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将个体的小我,融入时代的大我,让奔跑的节奏与时代同频共振,在无涯的时间里绽放奋斗的芳华。

  那一年,我通过加强锻炼,减掉了20斤赘肉,身体恢复健康。

  那一年,我每天五点钟起床,把搭乘地铁的通勤时间用来学习、备考,争取了一份更加适合自己的工作。

  那一年,我学会了担当,学会了挑战,学会了走出小我,将目光投向山河。我不再焦虑,不再彷徨,内心有了更强大的精神内核。

  如今,我依旧在奔跑,依旧在挑战,依旧在不断解锁自己的潜力。每一岁,我都会为自己制定一个新目标,并为之努力。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今天,永远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

  前方依旧未知,但只要保持内生动力,奔跑起来,未来就可期。

  奔跑吧,三十岁!

  奔跑吧,每一岁!

南方工报东园 08三十岁,我学会了担当 雷亚梅2024-08-23 2 2024年08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