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少鹏(右一)与同事在施工现场做项目期策划。单位供图
王少鹏是中铁广州局桥梁公司的一名工程师、项目经理。20年来坚守项目一线,从测量员到项目经理,他参与过广深沿江高速、佛山江顺大桥、佛山菊花湾大桥、贵州遵余高速、贵州安盘高速等工程建设。
“干出精品工程就是要耐得住寂寞,就是要持续学习、持续改进。”一直以来,王少鹏对施工工艺精益求精,对精工品质执着追求,获得诸多荣誉。近日,他被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授予“火车头奖章”。
工作起来有股“狠”劲
2005年7月,是王少鹏职业生涯的时间起点,他毕业后从测量员做起,辗转全国各地项目建设。他有一股子“狠”劲儿,从不服输,为了把测量工作做好,他跟着有经验的老师傅扛塔尺、打桩、拉钢尺,工余时就钻研基本功,不到3个月时间,他就比较系统地掌握了测量的基本技术。
为了避免测量数据计算失误,王少鹏一有空就练习口算简单数据、计算器盲打,做到了30秒完成测量仪器组装架设、口算数据“笔到结果到”、计算器盲打操作“人机合一”,整个测量工作保持着“零失误”。正是这种对工作上的“虎”劲,一年后被正式任命为测量负责人。
2015年初,在佛山江顺大桥项目,王少鹏已晋升为生产经理,紧迫的工期使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不得不超负荷工作,一日三餐总是在工地上解决。他拿着施工图纸仔细研究,资源配置、优化施工、编排出施工生产计划,通过找问题、寻办法、“抢晴天、战雨天”等措施,确保现场施工与施工计划同步。2024年6月27日,江顺大桥如期顺利通车。功夫不负有心人,该项目荣获了国家建设工程最高荣誉“鲁班奖”。作为其中一名参建者,王少鹏表示,“很是欣慰。”
把“广东经验”带到贵州山区
目前,王少鹏正奋战在贵州安盘高速公路项目一线,这是他在贵州的第8个年头。2017年,王少鹏被外派到贵州。2019年,他担任遵余高速TJ-Ⅶ标项目经理,面对贵州山区复杂地形地质,他大胆提出采用预埋整体式牛腿、张拉精轧螺纹钢筋锚固钢牛腿托架、顶部整体人字形托架与贝雷梁结合的组合支架体系,实现了长28米,宽6.6米,重2000吨盖梁高空一次现浇成型,大大节省工期。2021年年底,王少鹏从遵余湘江特大桥转战到贵州安盘高速公路项目,担任项目经理。
2024年4月,因市场迫切需求,中铁广州局桥梁公司决定在该项目进行“智慧梁场”试点。“这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在当地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王少鹏感慨道。于是,他带领项目骨干走出去,到行业先进“智慧梁场”实地考察学习。
一边学习,一边创新,经过不懈努力,2024年9月12日,“智慧梁场”在项目部落地生根,实现了通过动态可视化展示现场在制梁当前工序、预制梁信息、所在台座信息等,让管理人员实时掌握到准确的生产情况。“有效破解了数智化难题,确保施工作业无缝衔接,提高了生产效率。”王少鹏说。如今,“智慧梁场”成了安盘高速全线的一张名片,也成了各类检查观摩的必到“打卡地”。
安盘高速全长8.91公里,包括路面、桥梁、隧道。天门特大桥作为世界第一高双向六车道钢桁架悬索桥,地处喀斯特地貌,施工条件极其复杂,挑战层出不穷。王少鹏坦言,“只得见招拆招”。
其间,王少鹏和团队用“快易收口网”支模+免凿毛施工技术代替模板,免去凿毛施工且解决了有大体积混凝土后浇带等凿毛困难现象;利用高净空钢管支架防变形附墙装置解决了峡谷风、混凝土浇筑过程等因素对支架体系带来的扰动……在实践中创新,获得4项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QC省部级三等奖。
“我们把‘广东经验’带到贵州山区,在危耸的山峰架起桥梁,让天堑变成通途。每次项目交付,我的内心都特别开心。”扎根贵州多年,王少鹏深深热爱着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