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巧用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广东代表积极建言献策
南方工报 2025年03月10日 全媒体记者许接英 林婷玉 徐亚辉 通讯员黄瑞兰 汤芷欣 郑景宇

  ◀黄秀芬

  ◀丁雪梅

  ◀沈燕芬

  ◀任海

  ◀黄达昌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广东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们聚焦多个重要领域,积极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向“新”而行

支持韶关打造粤湘赣AI人才培育基地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全国人大代表、广东亚北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秀芬认为,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迫切需要加大AI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加快发展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

  “韶关地处粤湘赣三省交界,地理位置优越。近年来,韶关积极布局算力产业,全力打造韶关算力中心,吸引了一批大数据上下游产业迅速集聚。”在黄秀芬看来,韶关算力中心的建设为AI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持。

  然而,算力中心的高效运行和AI产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大量专业的AI人才。为此,黄秀芬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支持韶关打造粤湘赣AI人才培育基地的建议》,建议国家相关部门支持韶关打造粤湘赣AI人才培育基地,加强粤湘赣三省在AI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并给予相应的政策、资金扶持,推动该项目顺利实施。

  黄秀芬表示,支持韶关打造AI人才培育基地,不仅能为韶关算力中心及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保障产业的稳定发展,还将对推动粤湘赣地区AI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以及对粤港澳大湾区的辐射带动产生深远影响。

  其中,她重点提出构建高校+职业教育+综合平台教育结合的一体化AI人才培养体系;依托韶关算力中心和本地AI龙头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粤湘赣AI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推动高效研发+田间应用无缝的衔接。

  加快新能源产业国家标准建设 推动国标“出海”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江门市科恒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光电材料事业部技术部经理丁雪梅重点围绕加快新能源产业国家标准建设提交建议。

  丁雪梅指出,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我国已发布多项新能源领域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但仍存在部分标准体系有待完善、标准实施和监管力度不够、国际标准接轨不足、标准更新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和挑战。

  “加快新能源产业国家标准建设,对于更好地适应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助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对于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等高新技术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丁雪梅强调。

  为此,丁雪梅建议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与体系规划,加快关键、新兴领域标准制修订,强化标准的实施与监督,推动标准国际化进程,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为新能源产业国家标准建设赋能。

  此外,丁雪梅还就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法规政策体系提出建议。在她看来,我国现行的劳动权益保障法规政策体系大多是基于传统的劳动关系建立和施行,难以完全适应新就业形态的发展需求,行业存在着用工关系认定难、政府监管难度大、劳动者权益保障需求难以满足等问题。她建议,政府部门健全与新就业形态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建立多部门联动协调监管机制,构建适合新就业形态的权益保障体系。

  

向“绿”而兴

  推动农田试点碳汇交易 助力农业绿色转型

  作为一名返乡“新农人”,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增城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沈燕芬始终心系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痛点问题。过去一年,她深入田间地头,立足自身岗位,积极倾听民意、履职尽责。今年全国两会,她继续聚焦“三农”方向。

  沈燕芬指出,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机手已成为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然而,目前农机手面临工作风险高、收入不稳定、社会保障不足等问题。为此,她建议通过推行农机保险、强化技能培训等措施,为农机手提供更多安全保障和发展机会。“只有让农机手安心工作,农业机械化才能更好地推进,农业生产效率才能进一步提升。”沈燕芬说。

  “其实农田不仅能产粮,还能‘产碳票’,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沈燕芬调查发现,农田碳汇是“隐藏的财富”,我国农田生态系统年固碳量超5亿吨,但碳汇价值尚未有效转化为农民收益。因此,她建议推动农田碳汇交易试点,例如加快制定农田碳汇核算标准、将农田碳汇纳入国家碳市场,设立“减排奖励基金”等方式,探索农田“产碳票”的新模式,为农民增加收入来源,同时助力农业绿色转型。

  沈燕芬表示,能够代表农民发声,为“三农”问题建言献策,是她履职的最大动力。“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人大代表,我会继续为农民发声,为农业现代化助力,为推动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构建国家动物园体系 筑牢生物多样性保护屏障

  作为一名生态学者,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海一直将生态保护作为自己履职的重要领域。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他带来了关于野生动物迁地保护的建议,呼吁建立统一的审批和管理体系,以解决当前野生动物保护中存在的部门分割、管理不顺等问题。

  目前我国野生动物的迁地保护主要分为三类:城市动物园、海洋馆和水族馆,以及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和拯救中心。然而,这三类保护设施分别由住建园林系统、农业农村部门和林业系统管理,部门之间的分割导致动物保护和管理效率低下。

  任海指出,目前我国动物迁地保护三大体系仍需进一步协调和整合,动物园的定位还需优化,动物福利与管理水平也有待提升。为此,他建议从国家层面协调和整合动物迁地保护三大体系,减少职能交叉重叠,明确责任归属和审批执行部门。同时,完善国家动物园核心功能,提高动物园的融合发展水平,通过标准制订及推广提升动物养护水平。

  在此基础上,任海进一步提出,未来可以借鉴国家公园体系,建立国家动物园体系,形成完善的迁地与就地保护融合发展的动物保护网络。

  任海强调,野生动物保护不仅是生物多样性的问题,更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基础。“过去我们以人为中心,未来必须转向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中心的理念。”他表示,“通过动物园和国家公园等平台,我们可以向公众传递这一理念,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向“实”而强

  创新“信用画像”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民营经济一直是全国两会的热点话题。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千色花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达昌带着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殷切期望,提出了加强民营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当前,我国民营企业数量已超5500万户,占企业总量的92.3%,中小企业占绝大部分,构成了我国市场经济的主体。黄达昌表示,尽管民营中小企业数量庞大,但其经营稳定性相对较弱,抗风险能力不足,融资难题长期困扰着这一群体,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

  为此,黄达昌建议,加强民营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强化信用管理、打破数据壁垒、创新金融政策三方面发力,构建“信用强基”新生态。具体举措包括:推广央行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助力金融机构依据这些信息更全面地评估企业信用,构建“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推动建立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降低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门槛;推广“知识产权信用贷”,允许企业以专利、商标等无形资产作为主要增信手段。同时,加快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对恶意逃废债行为增设“职业禁入”条款,用法治手段筑牢信用底线。

南方工报2025全国两会 03如何巧用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全媒体记者许接英 林婷玉 徐亚辉 通讯员黄瑞兰 汤芷欣 郑景宇2025-03-10 2 2025年03月1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