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代表委员聚焦民生“微”事助解“急难愁盼”

南方工报 2025年03月10日 全媒体记者王艳 林婷玉 黄细英 通讯员卢秀樱

  ▶鲁晓明。 全媒体记者王艳/摄

  ◀胡德兆。  受访者供图

  ▲周荃。受访者供图

  ▲许泽荣。受访者供图

  ▲刘思德。全媒体记者王艳/摄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十大工作任务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紧密相连,尤其是养老保障、教育质量提升、医疗卫生体系完善以及住房条件改造等关键词,体现了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民生导向与创新实践。这些领域,正是广东地区全国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调研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国两会期间,广东的代表、委员们紧密围绕民生“微”事,积极建言献策,以实际行动为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贡献智慧与力量,展现了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关键词:养老

  推进老龄法治建设,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本世纪在人口结构方面最大的特点。快速推进的老龄化和不断增加的老龄人口规模,迫切要求我国加快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增进老年人福祉。”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广东财经大学副校长鲁晓明长期关注养老话题。

  鲁晓明观察到,随着老龄化加速,银发经济成为新的风口。去年,鲁晓明提交的《关于加快公立养老事业发展,减轻人民群众养老负担的提案》,对民政部出台养老服务相关政策产生积极影响,相关内容也融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中,“现在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在加快推进公立养老院建设、丰富养老服务等方面都有举措出台,我也很高兴。”

  在鲁晓明看来,当前,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民政部门不断出台相关政策,稳步推进相关举措,从长远出发,还应该完善相关的法律。“我现在想推进的一个工作,就是把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上升为法律,推进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设。”

  在智能化时代,老年人面临的数字化挑战也不容忽视。如何构建一个对老年人更加友好的社会?鲁晓明建议,国家应高度重视,出台相应的强制性办法,比如在发展电子商务、数字政府等方面,保留必要的线下服务窗口;各类App要为老年人开发针对性的适老化版本,简化指令,不能妨碍老年人的正常生活。

  今年,我国延迟退休政策开始实行。“延迟退休政策牵涉到千家万户,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政策制定上应慎之又慎。我国的延迟退休制度可以说是非常稳健的一种制度。”对此,鲁晓明建议在实施过程中,应观察出现的实际问题,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完善,设计配套措施。

  关键词:教育

  建优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培养现场工程师

  身为广东民营制造业链主企业的负责人,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副主席、广州白云电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德兆长期关注制造业产教融合和民营经济发展等话题。

  “目前,我国产教评技能生态链仍存在协同机制不畅、企业主导作用不足、数字化支撑偏弱等短板。”胡德兆认为,应从强化顶层设计、开展区域试点、完善产教评生态链协同机制、健全技能人才评价与激励体系、激活企业主体、优化数字赋能等方面共同发力,助力构建“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政企校协同、产业链贯通、数据链驱动”的技能生态,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胡德兆还关注现场工程师培养。他发现,当前我国现场工程师培养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政策支持有待完善等,难以满足制造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他建议,设立“现场工程师培养专项基金”,提升现场工程师培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按“政府引导、校企主导、行业指导”原则支持校企共建现场工程师产业学院,搭建现场工程师校企师资共享平台,支持职业院校将制造业岗位标准和课程教学、技能竞赛、职业资格证书有机结合,构建“岗课赛证”融通的人才培养体系,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提升实践技能,“可以每年评选一批‘现场工程师培养示范项目’,给予表彰和奖励,或通过举办校企合作论坛、成果展示会等活动,通过示范引领,推动现场工程师培养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和推广。”

  关键词:住房

  以“好房子”标准引领城市更新,推动建筑消费升级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周荃说,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提到了“城中村改造、危旧房改造、老旧小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工作,为老城市焕发新活力注入了信心。

  近年的履职中,周荃一直关注城市更新相关问题。她发现,目前我国推进的城市更新项目的资金主要依赖政府资金,而且主要投向解决民生短板问题,例如老旧街区改造、地下管网改造、市政基础设施更新等。在周荃看来,未来如果有更多政策性资金作为引导资金,投入到支持建筑更新升级,将在更大范围内,带动更为可观的社会消费。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对此,周荃认为,需要用好房子标准引领房屋相关的消费升级。“广东的城市更新、楼宇改造应该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目标,重点提升建筑的环境品质和居住体验,提供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好房子。”周荃说。

  在调研中,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潮州市许泽荣窑变艺术馆馆长许泽荣发现,在当下的物业管理范畴内,物业费收取方式以及物业公司选定机制的不合理性,如同横亘在业主与优质物业服务之间的两道阻碍,严重影响着业主的生活品质与权益保障。

  为此,许泽荣建议优化物业费收取模式和打破物业公司选择的垄断格局。他表示,现行按建筑面积收取物业费的模式,未充分考量业主实际享受的物业服务范围。开发商在楼盘交付初期常指定关联物业公司,这种“捆绑销售”模式使得业主在物业公司的选择上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实质性的话语权。长此以往,易滋生服务质量低下、管理混乱等问题。“希望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畅通业主反馈渠道,及时解决业主在物业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业主真正成为物业管理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许泽荣说。

  关键词:医疗

  加大早期诊断筛查投入,推进预防医学

  全国政协委员、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科主任刘思德今年重点关注如何推进预防医学。他认为,上医“治未病”,只有将医疗服务关口前移,在社区尽早“筛”,未病先防,早诊早治,才能提高群众健康质量。

  “我们过去提到医疗健康,往往是以疾病治疗为重点,是人们在患病后才前往医院诊疗。”刘思德告诉记者,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全民医保已基本实现。与此同时,人们也开始思考如何攻克包括癌症在内的慢性病以及重大疾病发病率高、病程长、有效控制率低、经济负担重等难点,预防医学随之成为新的时代课题。

  在当选全国政协委员之前,刘思德连续多年担任广东省政协委员,曾与多名委员共同提案呼吁对消化道肿瘤进行大范围筛查,推动了广东早癌免费筛查活动。“未来的医疗模式应当以健康保障为核心。”刘思德表示,希望社会加大对早期诊断筛查的投入。

  在刘思德看来,以科技创新降低诊断筛查门槛,是很重要的一步。在2019年之前,他带领团队攻克胶囊内镜的所有技术难题。2024年7月,这款胶囊胃镜产品进行了全球发布。“这个胶囊只需要在家服用,躺下不到半小时,等AI分析胃部一万多张照片,就能在手机上获取胃部健康状况,就像量血压一样方便。”刘思德介绍道。

  刘思德认为,在重大疾病的防控筛查工作分工方面,医院和社区应当扮演不同角色。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成为居民慢性病及重大疾病防控筛查的一线阵地。当社区医院借助科技创新,合理部署技术力量、人员等措施提升保障能力,就能在重大防控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南方工报2025全国两会 04广东代表委员聚焦民生“微”事助解“急难愁盼” 全媒体记者王艳 林婷玉 黄细英 通讯员卢秀樱2025-03-10 2 2025年03月1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