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劳动模范,中交广航局有限公司“金广”轮党支部书记、船长刘正谦

匠心领航“国之重器” 书写逐梦传奇篇章

南方工报 2025年04月30日 全媒体记者徐丘濂 通讯员李佳玫

■刘正谦。受访者供图

  在浩渺的海洋之上,“国之重器”抓斗挖泥船“金广”犹如一座移动的丰碑,彰显着中国疏浚技术的雄厚实力,而这背后的掌舵人——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金广轮党支部书记、船长刘正谦,用三十年时间,从普通水手做起,先后担任18立方米抓斗船“金刚”、“世界第一抓”200立方米抓斗船“金广”的船长,参与并见证了广州港、深圳港、湛江港等国内重要港口以及加纳、科特迪瓦等国家的港口建设,带出了一支技能精良的船员产业工人队伍,书写了一位“农村娃”逐梦海洋的传奇篇章。

  技术革新助力“金广”迭代升级

  2021年9月,“金广”迎来全面维修及升级改造的关键节点。作为船长,刘正谦扛起关键部件国产化改造、技术引进与迭代升级的责任。他在船体设计、液压装置、软件控制等关键环节积极提出创新性建议,并牵头成立攻关小组。

  团队成员在刘正谦的带领下,对每一个设备进行细致拆解、研究、改造,完成内里大换“芯”,设备性能得到质的飞跃,综合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面对易耗品斗齿依赖进口、价格昂贵且供应周期长的难题,刘正谦带领团队与船机技术人员、国内厂家反复沟通研讨,尝试各种新材料,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最终成功研制出“国产化”斗齿。投产后,“金广”斗齿表现出超强的耐磨性及破岩能力。

  2023年,结合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刘正谦带领团队及时提出改进意见,推动完成挖泥自动控制及监测系统等10多项自动化控制技术优化。2025年初,他又带领团队对核心部件液压系统进行更新升级,使用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国产液压油缸,使得“金广”在世界抓斗船领域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千锤百炼创造中国疏浚新高度

  “金广”的高效作业能力,在一场场疏浚作业中得以充分体现。2017年,加纳特码新集装箱码头工程地处非洲西部沿海,恶劣天气和码头水下的硬土质为施工船只带来巨大考验。许多一起施工的欧洲公司耙吸和绞吸船队早已“撤退”,然而,刘正谦指挥的“金广”却坚守其中。凭借对船舶设备性能的了解和对工程细致深入的分析,刘正谦与团队决定先对无法开挖的硬土质采用炸礁方式施工,然后再由“金广”抓斗来完成最后的清礁作业。他带领团队边施工边总结经验,根据现场获得的数据快速调整、修正理论方案的误差,不断优化施工工艺,最终成功啃下“硬骨头”。

  2023年10月,在茂名博贺港,“金广”完成国产化改造后的首次“试挖”,成功攻克单轴饱和抗压强度达109兆帕的坚硬岩石。2024年5月,在厦金大桥项目A2标区域的浅滩作业中,95%以上的区域水深不足,低潮时露出水面,船舶随时可能“搁浅”。面对这一挑战,刘正谦带领船舶骨干和项目技术人员,多次进行实地勘察,经过多轮研讨,最终确定采用“喇叭型分区开挖、逐步渐进”的施工方法。在他的精心组织下,“金广”单月最高完成产量接近50万方,创国内抓斗船单月产值纪录。

  星级服务筑起职工暖心港湾

  刘正谦始终秉持敬业、精益、创新的工匠精神。他率先示范,以创“一流工作、一流服务、一流业绩、一流团队”为目标,带领团队精细管理,科学操作,使船舶保持最高“五星级”管理标准。他建立的“订单式”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根据船舶实际需求培养复合型人才,为“金广”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由于船舶常年在海上施工,枯燥单调的环境对船员身心健康是严峻考验。作为“金广”这个大家庭的“家长”,刘正谦心系每位船员,致力让每位船员在船上都能快乐生活、用心工作。他组织购置运动器材和娱乐设备,设立“幸福船员小屋”,配置书籍、药品、血压计、AED,定期开展健康培训。丰富的业余生活和系统的人才培养机制,营造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让船员们在海上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托举起他们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南方工报中交广航局/中铁广州局 50匠心领航“国之重器” 书写逐梦传奇篇章 全媒体记者徐丘濂 通讯员李佳玫2025-04-30 2 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