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赞歌

南方工报 2025年05月13日 谢先莉

  ■资料配图

  隔壁的老房子几年前倒塌后,先是变成了空地,后来,空地不知哪一天建起了电动车充电桩。起初,我对窗外那些充电桩深恶痛绝。它们像一群不知疲倦的机械怪物,日夜不停地制造噪声,扰我清梦。清晨四点的突突声,午休时的喧哗,深夜里的对话,无不令我烦躁。我时常在睡眼惺忪中咒骂,又蒙头睡去,心里满是怨怼。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晨,我又被熟悉的“倒车请注意”提示音惊醒。这一次,我鬼使神差地披衣起身。凌晨四点钟的窗外,路灯微亮着,一位穿着橙色马甲的清洁工大爷正在发动他那辆旧三轮车。车上摆放着黑色垃圾袋、扫把、畚斗、水壶、草帽等。他的动作很慢,却很稳当。我望着他远去的背影,突然意识到,早上上班时看到的路面如此整洁,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起早贪黑的付出。

  从此,我发现,窗外成了一幅流动的生活画卷。中午时分,年轻的父母或年长的祖辈骑着电动车接放学的孩子回来,车子停在那里,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说着学校的趣事,大人们脸上挂着疲惫却温柔的笑。一小时后,同样的场景再次上演,他们匆匆赶来,又匆匆离去。这些平凡的奔波里,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坚持与爱?

  最触动我的,是那些深夜的造访者。冬天的凌晨一点多钟,寒风刺骨,外卖骑手们裹紧单薄的工装,在换电柜前熟练地更换电池。“您有新的订单”提示音在寂静中格外清脆。他们交谈的声音很轻,却在夜色中清晰可闻:“老婆催我回家了,再送两单就走。”“我光棍一个,天亮前回去就行。”路灯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周围的高楼的灯火早已熄灭,只有充电桩的指示灯还在固执地闪烁。

  我忽然明白,这些我曾经厌烦的声音,正是这座城市的心跳。清洁工的三轮车声是晨曲的前奏,家长与孩子的对话是午间的间奏,外卖骑手的忙碌则是深夜的终章。充电桩不仅是给电动车提供能量的地方,更是无数普通人奋斗故事的见证者。

  如今,我依然会被窗外的声音惊扰,但不再恼怒。那些声音里,有清洁工大爷对工作的坚守,有父母对孩子无言的付出,有外卖骑手为生活的打拼。每一种声音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人生,都在诉说着普通人的伟大。

  夜深了,又一辆电动车驶来。我站在窗前,看着那人在寒风中呵气暖手,突然觉得,这窗外的充电桩,不仅点亮了电动车的电池,也点亮了我心中对生活的理解与敬意。现在,我听到窗外的声音是一首交响曲,它的曲名为《劳动赞歌》。

南方工报东园 08劳动赞歌 谢先莉2025-05-13 2 2025年05月1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