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文贤(左二)指导团队成员对偏光片耐候测试后的性能进行检查。全媒体记者郗建新/摄
今年“五一”前夕,广东省广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新集团”)喜讯连连:佛塑科技周文贤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广青科技刘光勇荣获“广东省劳动模范”,佛塑科技荣获“广东省先进集体”。这份亮眼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广新集团工会历时五年打造的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星级工匠”培育体系,截至2025年4月底,广新集团已有21个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覆盖从新能源新材料到生猪养殖、从精密偏光片到酱油酿造的民生各领域,2024年,21个工作室新增营收25.77亿元。
评星定级
据了解,广新集团工会升级工作室金字塔“评星定级”机制,将技术攻坚从“单点突破”升级为“体系化跨越”。从零起步的工作室需历经“萌芽期—破茧期—登峰期”的淬炼,方能摘取“三星”。其中,工作室在两年培育期内完成“五小创新—成果转化—效益验证”闭环,基础建设基本达标、创新活动常态化开展且具备成效的,可获得“一星”。“一星”工作室若能在两年培育期后实现较完善的标准化建设,承担集团或企业专项课题、侧重系统性技术突破,助力集团“三精管理”成效显著,则可获得“二星”。唯有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成效显著,组织化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突出,示范引领作用强,能够凸显集团战略产业,提升新质生产力方面的工作室,才能获得“三星”。
为确保评星定级科学严谨,广新集团工会构建了“四级联审”评分体系:工作室自评需依据创新成果、技术突破等维度形成自评分值;集团所属二级企业工会复核认定,并对自评材料真实性、数据支撑性进行审核,提出申评建议;广新集团工会通过实地考察复评,结合成果转化效益综合评定星级;集团最终审定,确保星级与战略导向、创新贡献高度匹配。
动态考核
广新集团工会建立“年度培育+两年考核评星”的动态管理体系:获评三星级、二星级工作室优先推荐省级以上荣誉,考核未达标者直接摘牌,2023年-2024年,推动工作室孵化专利205项,成果转化大幅提升。
“想要晋级‘三星’,必须连闯三关,现有星级达标、星级指标全满足、评分超90分。”广新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工会主席黄家合介绍,严格的晋升规则倒逼工作室持续进阶。以周文贤工作室为例,其专注偏光片及相关光学膜材料研究,成功推动TSY碘系高耐久偏光片项目稳定量产并开展应用推广。“获得全国劳模荣誉让我重任在肩,计划三年内培养光学膜工程师15名,项目经理5名,产品经理5名,技能人才10名,让团队成为行业的‘黄埔军校’。”周文贤说。
跨界融合
在乡村振兴一线,刘定发工作室的“数智猪场”将智能养殖管理系统推广至所有养殖基地,建成全智化养殖生产基地和智能饲喂生产基地,产能利用率达95%,生猪存活率提升至96%,带动农户大幅增收;王先燕工作室攻克家蚕种性退化难题,使“两广二号”蚕种生命率提高3个百分点,全茧量提高2%,带动广东蚕农增收超千万元;熊有力工作室通过“AI+创意”融合,为美丽乡村IP注入强大动力。
在民生领域,周朝晖工作室攻克传统酱油代谢危害物难题,使“广式酱油”安全指标超越欧盟标准;吴锡坤、徐文保、王顺成、靳力争四大工作室组成的“铝业智造天团”,提升新能源汽车超大型结构件良品率,主导产品均通过碳足迹认证;星湖科技孟刚、魏爱英、蔡友华等工作室开发的赖氨酸及苏氨酸高产菌株,发酵转化率提升0.3个百分点,每年为动物营养业务降本超6000万元。
创新版图
广新集团工会将在现有的21个工作室基础上,评选出引领战略突破的三星级、攻坚技术转化的二星级和激活基层创新的一星级工作室,同时从新申报的9个候选工作室中培育3-5个并授牌,构建“头部破局、腰部强链、底部蓄能”的三级创新生态。
全国劳模、工作室领衔人尹帮伍说:“星级评定体系让创新目标更清晰,三星级瞄准前沿,一星级让每个工位都成为创新点。在新能源、生物科技等战线上,广新职工正铺展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