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羊城工匠培育对象技能交流活动现场。单位供图
“力争到2026年底,培育推选10名大国工匠、50名南粤工匠、300名羊城工匠和一大批区级行业企业工匠。”随着全国总工会日前正式印发《工匠人才培育实施办法》,广州市总工会正对照要求,稳步推进全市工匠培育“登攀计划”。
去年,广州市总工会发布工匠培育“登攀计划”实施方案,着力构建多层级、多元化、上下联动的工匠培育体系,逐步形成以大国工匠为引领、南粤工匠为示范、羊城工匠为主体、企业及区域工匠为基础的工匠人才梯次结构与品牌矩阵。近一年来,广州市总工会积极落地工匠培育各项举措,成效初显。该项工作获评2024年全省工会工作创新案例。
四层进阶 搭建工匠成长阶梯
为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2024年9月,广州市总工会根据《大国工匠人才培育工程实施办法(试行)》,结合贯彻落实广州市委人才办“广聚英才”工程,以及加强新时代人才强省和人才强市建设相关文件精神,制定《工匠培育“登攀计划”实施方案》。
根据方案,“登攀计划”明确构建广州四级工匠进阶模型,即“登顶计划”培育推选大国工匠,“登峰计划”培育推选南粤工匠,“登塔计划”培育羊城工匠,“登榜计划”培育储备各区、行业、企业能工巧匠,以此培育一支覆盖面广、梯队衔接的新时代工匠人才队伍。
“这种阶梯式培育体系让技能人才看到了清晰的成长路径,极大激发了大家的进取心。”广汽集团特级技师孙庆勇表示。据了解,孙庆勇与广州地铁首席技师李天明一同入选首批大国工匠培育对象,为广州工匠队伍建设树立了标杆。
四级工匠进阶模型并非简单分层,而是设置了科学的晋升机制。根据方案,上级工匠原则上从下级工匠中选拔产生,如南粤工匠候选人优先从羊城工匠中推荐。这种“层层选拔、递进培养”的模式确保了人才培育的连续性和质量。
在工匠人才选拔上,广州市总工会创新建立“推荐+评审+公示”的选拔模式,并建立动态评审库,确保选拔过程公平公正。
“羊城工匠杯”劳动和技能竞赛成为选拔工匠人才的重要渠道。该赛事每年设置超过100个职业工种,覆盖全市21条重点产业链,带动百万人次岗位练兵。据悉,2024年,广州市总工会从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等15个重点产业链中推选出80名“羊城工匠”培育对象,今年计划进一步扩大评选规模,评选出100名“羊城工匠”培育对象,示范引导各区总工会,各产业、直属单位工会积极建设本级工匠人才培养体系。
同时,广州市总工会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的示范引领和技术辐射作用,精心组织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组织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南粤工匠等深入企业生产一线,通过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经验分享等多种形式,帮助企业职工提升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技术供给”和“企业需求”有效匹配。
据统计,2024年已组织劳模工匠解决近600个技术难题,助力400余家企业,惠及职工18000余人。今年,广州市总工会进一步深化“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围绕广州“12218”现代产业体系、重点产业人才开发工程以及东西部协作帮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点工作,开展一系列专题活动,为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企业提供精准的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服务。
部门联动 共建工匠培育“生态圈”
与传统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不同,“登攀计划”创新性地建立了多部门协同联动的培育机制,形成了“工会牵头、部门协同、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工匠培育“生态圈”。
广州市总工会积极争取市委人才办支持,推动工匠培育工作纳入“广聚英才”计划体系,联合市人社局打通高技能人才职称评定与待遇保障通道,为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同时,充分发挥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联动教育科研机构资源,形成多方发力、共同支持工匠培育的良好局面。
“通过‘登攀计划’,各部门的人才政策形成了合力。”广州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例如,一名工匠既可以享受人社部门的高技能人才补贴,又能获得工会的专项激励资金,还能被推荐参评“广聚英才”工程,多重政策叠加效应显著。
企业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登攀计划”鼓励企业在工资结构中设置技能工资单元,完善技能要素参与分配制度,引导增加一线高技能人才报酬,鼓励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建立工匠人才向管理职位和专业职级晋升双向选择通道,鼓励企业对在聘的羊城工匠等高技能人才在学习进修、岗位聘任、职务职级晋升等方面,比照相应层级工程技术人员享受同等待遇;打造一批工匠培育示范企业。
同时,广州市总工会以工匠学院为抓手,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精准对接产业升级需求。例如,市机电技师学院与近400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年均输送超2000名高技能人才,有效赋能专精特新企业升级。
聚焦产业 激发技能人才创新活力
广州市总工会聚焦广州产业特色,通过工匠学院平台、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新交流营、研修班、创新成果孵化等多维度培育工匠。
广州市总工会将工匠学院建设作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和各级工匠培育的重要举措,搭建集技能实训、技师研修、技能评价、终身学习等服务于一体的技能人才培养平台。以大型骨干企业特别是产业链、供应链链主企业为重点建设产业链工匠学院,引导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中小微企业开展工匠人才培育和技能提升培训活动。目前,广州市总工会已分三批建成44家工匠学院,基本覆盖全市重点产业集群,其中4家工匠学院被推荐为全国总工会和省总工会重点支持的工匠学院示范点。
广州市总工会还紧密围绕“12218”产业体系中的关键领域和重点项目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去年,开展海珠湾隧道、芳白城际等14项重点工程竞赛及“羊城工匠杯”赛事160余场,覆盖200余工种,吸引超50万人次参与。同时,探索建立产业人才创新成果孵化机制,联合创投和金融企业开展以“五小”竞赛为代表的群众性创新活动,共收到职工创新成果314项,其中30多项成果参加2024中国创交会。
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是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的另一重要阵地。目前,广州已建成市级以上创新工作室共428家,全面覆盖广州市重点产业链。广州市总工会鼓励有条件的产教评技能生态链链主企业牵头建设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充分发挥“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吸纳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工会加入联盟,提高产业链竞争力、创新力和稳定性。截至目前,已成立先进制造业分盟(含15家创新工作室成员)、建筑和规划设计分盟(含10家创新工作室成员)、通信行业分盟(含12家创新工作室成员),为产业链协同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激励保障 让工匠有“里”有“面”
“登攀计划”建立了全方位的工匠激励体系,让技能人才既有“面子”也有“里子”。
广州市总工会着力打通工匠培育与各类荣誉的适配通道,宣传选树具有较高知名度、荣誉基础扎实、行业示范引领作用突出的名师工匠、行家巧匠。同时,设立激励保障专项资金,支持工匠开展项目攻关、技能传承等工作,鼓励各级工会配套经费,形成多层次的激励保障体系。其中,羊城工匠在两年培育期内每年可获得1万元研修经费。
在荣誉激励方面,广州市总工会通过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将劳模和先进选树作为激励人才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广州市获得五一劳动奖和劳模先进荣誉的产业人才,涵盖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与健康、汽车产业、医疗卫生、现代农业、快递物流、低空经济等多个行业,通过表彰和宣传先进典型,有效激励广大职工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中成就梦想。
在服务保障方面,培育期满获得“羊城工匠”后,广州市总工会将比照市劳动模范标准落实走访慰问、健康体检、疗休养、就医服务等待遇;注重在羊城工匠人选中发展党员,推选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
广州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化工匠培育“登攀计划”,进一步完善多层级、多元化的工匠培育体系,为广州加快构建“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全球产业高地筑牢人才根基。
职工评价
工会为人才培育 搭建了优质平台
广州外轮理货有限公司信息技术部经理谢树鸿:能够入选2024年羊城工匠培育对象,我深感荣幸与责任重大。感谢广州市总工会为培育对象搭建的优质平台,从中山大学交流营,到各领域技术交流活动的深入开展,通过系统化的学习交流机制,让我们得以持续提升专业素养,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不断突破自我。我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工作,在每一个细节中践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