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志超(左)和恩师孟永坚。全媒体记者梁鸿杰/摄
恩师:广东省源天工程公司机械厂培训中心电焊老师孟永坚(已退休)
学生:南粤工匠、广东源天钢结构公司总工程师王志超
一道整齐如鱼鳞的焊缝,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属光泽——那个瞬间,深深烙印在青年王志超的心里,让他立下成为一名优秀焊工的决心。
多年后,他已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荣获“南粤工匠”“全国技术能手”等称号。而引领他走上这条焊花飞舞之路的,正是他的恩师孟永坚。
今年62岁的孟永坚已经退休,当年是广东省源天工程公司机械厂培训中心的电焊教师。“高超的焊接技术无捷径可走,就像投篮一样,只有经过反复多次的练习、总结、再练习,才能不断提高。”孟永坚的这句教诲,成为王志超终身奉行的准则。
1994年,17岁的王志超来到广州,成为该公司一名电焊学徒。他珍惜每个学习机会,在老师焊接时仔细观察、默默记忆,等别人休息时,就捡起废料默默练习。每晚,他都练到工厂关门才离开。一年后,他在“压力容器焊接资格考试”中一次通过,取得全位置焊接合格证,这在当时可谓凤毛麟角。
看到学生成为南粤工匠,孟永坚倍感欣慰。如今,王志超是广东源天钢结构公司总工程师,但他仍坚持带徒弟,并用老师当年教他的方式培养后辈。
在传承老师技艺的基础上,王志超不断创新突破。他研究发明的“气体保护电弧焊防护装置”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17年11月,王志超工作室成立,他带领团队取得多项创新成果,其中《超大型人字门闸门制作安装技术》被广东省住建厅鉴定为国内先进水平,并荣获多项大奖。他用自己的成长证明:劳动的价值不在光环,而在把平凡事做到极致。
三十年来,王志超始终铭记老师的教诲:“每一道焊缝都是承诺,每一朵焊花都是坚守,每一次起弧都是突破,每一滴汗水都是见证。”在焊花飞舞中,我们看到了技艺的传承,孟永坚与王志超的师生情,正是匠心传承的最佳例证——平凡的师傅带出不平凡的徒弟,而不平凡的徒弟,正在培养更多匠人。
对老师说
王志超:是您照亮了我前行的路,为我开启了技能之门,感谢您,让我走上这条焊花飞舞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