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承杰(左)和恩师翟惠玲。受访者供图
恩师:广州织金彩瓷工艺厂设计室主任翟惠玲
学生: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周承杰
2001年元月,在广州织金彩瓷工艺厂设计室内,一位戴眼镜、束长发的女老师正俯首执笔,凝神勾勒彩瓶上的纹样。门扉轻启,厂长带着一位清瘦的年轻人走了进来。“阿翟,给你带个徒弟,好好培养!”被唤作“阿翟”的翟惠玲抬头微笑,朗声应道:“好啊!”这一声应答,开启了周承杰与翟惠玲之间延续二十四载的师徒情谊。
那年刚满18岁的周承杰,自幼研习国画与书法,经学校推荐踏入工艺厂的大门。“翟老师是我第一位正式的师傅,而我也是她的开山弟子。”周承杰回忆,“她的教学方法与众不同,给予我充分的创作自由。待我在广彩技法和颜色运用上遇到问题时,她又会逐一剖析、耐心点拨。”在这样包容且严谨的传习中,周承杰不断深化对广彩技艺的理解。
除技艺传授外,翟惠玲率真豁达的性情、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与高度的责任感,也深刻影响着周承杰的成长轨迹。他从初出茅庐的学徒,逐步蜕变为厂内的中坚力量,并陆续担任设计室主任、副厂长,主管生产设计与艺术创作。
2009年,师徒二人离开工艺厂,携手创办逸彩工作室,继而成立广州逸彩彩瓷设计有限公司。从三十平方米的复式商铺,到如今五百余平方米的宽敞艺术空间,唯一不变的,是两人始终比邻的工作台。“这既便于老师随时指导,也延续我们不曾间断的技艺对话。”周承杰说。
几年前,周承杰通过公开招聘,被聘为编制内教师。但他逐渐意识到,常规教学与潜心传承非遗广彩的初心难以兼顾。经历近一年的思考与挣扎,他最终作出一个别人“难以理解”的决定:辞职。“许多人说我不懂珍惜,但翟老师理解我。她说,‘能全心全意做好一件事,是非常难得的追求。’”
廿四载春秋更迭,翟惠玲倾囊相授毕生所学,周承杰潜心钻研、全力传承。他们的共同努力终获硕果:翟惠玲从广彩工艺师逐步成长为非遗广彩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周承杰也成长为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并于今年荣获“广东省劳动模范”称号。
对老师说
周承杰:这一路走来,离不开翟老师的悉心教导、无私关怀与坚定支持。她赋予我的不仅是技艺,更是一种精神基因——专注一事,一生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