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斌(左)与客户交流。全媒体记者许接英/摄
【我的劳动观】
靠自己劳动吃饭,没什么见不得人的。
——刘斌
每当夜幕降临,总有一群代驾司机默默守候在城市的夜色中,为晚归的人们保驾护航。今年42岁的刘斌,正是其中一员。于他而言,代驾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握好手中的方向盘,将每位客户平安送达目的地”,这是他始终不变的承诺。
一份兼职 万分责任
夜晚七点,华灯初上。刘斌穿上滴滴代驾标志性的衬衫马甲,将50斤重的折叠电动车搬下楼,开始了又一个穿梭于城市霓虹中的夜晚。
刘斌来自贵州遵义,早在20多年前就南下广东打工,从一名流水线的工人做到生产主管,也做过培训工作,后来又自己创业,在江门江海区经营起一家花店。自2023年10月起,刘斌开始利用晚上的空闲时间兼职做起了代驾司机,补贴家用。
黑夜中,代驾司机就像一群城市午夜的“摆渡人”,守护着每一单乘客的安全。刘斌告诉记者,自己的工作节奏跟着夜色走:晚上七点多前往高档饭店附近,等候饭局散场的客人;深夜十一点左右转去KTV,那里的订单常常能延续到后半夜;凌晨时分则守候在酒吧周边,直到凌晨四五点街头渐渐安静,才收工吃一碗宵夜回家补觉。
而他每次接单都有着一套严谨的固定流程:接单后一分钟内必联系客户,清晰告知接驾时间、核对身份信息;若客户暂未抵达约定地点,会及时提醒“十分钟免费等待”;放置代步车时,先在客户车辆后备箱铺好防护布,再给座椅套上专用套子,最后再次确认目的地。驾驶过程中,刘斌一般不多言,生怕影响行车安全,只有客户主动搭话时,才会简单回应几句。
为了把这份工作做好,刘斌下了不少功夫:他准备两部手机,一部专门用于接单,另一部随时与家人保持联系;车上常备应急逃生锤和手电筒,“既能在紧急情况自救,也能帮到别人”;他还经常在网上搜索不同车型的操作教程,尤其是豪车的驾驶方法,特别是怎么打火、换挡、调座位——至今他已代驾过法拉利、宾利、玛莎拉蒂等高端车型,“这些车太贵了,赔不起,必须谨慎再谨慎”,他笑言。
代驾司机多数情况下面对的是喝酒后的客户,“酒后看素质”,两年来,刘斌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友善得体的客户当然是主要的,难缠刁钻的客户也难免有。刚入行时,他接到一位客户的订单,车子是“手自一体”的,仅开出五十米,醉酒的客户就拍着车窗指责他“不专业”,甚至扬言要投诉、索赔。对于这样的客户,刘斌的回应是保持理性,不去计较,实在不行就让其直接联系平台进行沟通或报警处理。
深夜车厢 见证百态
深夜的车厢内,在酒精的作用下,形形色色的人脱下社会中的面具,和偶然相遇的代驾司机分享自己的故事。有一次,一名客户因与刘斌聊得投缘,抵达目的地后还拉着他在小区停车场继续聊了半小时,事后客户硬塞给他两百元小费。
“可能在陌生人面前,客户更容易敞开心扉倾诉,说出来也就释怀了。”见的人多了,刘斌的内心也越来越强大。“有的人表面看着风光,其实背后负债累累,我靠自己的劳动吃饭,没什么见不得人的。”他坦言,最初做代驾时,也曾害怕在朋友或熟人面前接单,如今却做得不亦乐乎——在饭局上他会主动把自己的名片发给大家,请大家多多关照。
凭借着这份积极与努力,刘斌先后赢得“微博之星”“星空骑士”等荣誉称号,他所在的代驾队,总能在队间PK中拿下第一名。
“代驾是份普通的辛苦活,但再辛苦再普通,也要让生活过得有热气、有奔头。”这是刘斌常挂在嘴边的话。而他所说的“热气”,不仅流露在将客户平安送达的工作细节里,更体现在每一次伸手相助的温度中。
去年4月20日下午6时许,刘斌骑电动车从中山古镇返回江门,在途经外海大桥时,瞥见前方30米处有一个身影正往护栏上爬。“不好!”他心头一紧,立刻加速冲了过去——此时男子已爬上桥顶,右手抓住护栏最上沿。
“抓住我!”刘斌来不及多想,一把扔开车把手,双手死死攥住男子的腿。电动车失控向前冲去,他的手机“咔嗒”一声掉进江里,可他丝毫顾不上——男子的挣扎越来越剧烈,还朝着他吼道:“别管我!救得了我一次,救不了第二次!”
“管定了!”刘斌咬牙用整个上半身的力量压住男子,另一只手迅速掏出备用手机报警。“有我在,你这次绝对跳不下去!”十分钟后,警笛声渐近,男子的情绪逐渐平复。当警察将他拉上警车时,他突然转头对刘斌说:“加个微信吧。”后来,男子在微信里对刘斌说:“那天要不是你,我可能就……谢谢你。”
“其实当时我也怕。”事后刘斌坦言,“但那一刻只有一个念头,哪怕用身体扛,也得把他拉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