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届群星奖戏剧类决赛作品《等等灯》的人、情、味

为奔跑在城市的人们点亮内心“希望的灯”

南方工报 2025年09月15日 全媒体记者马大为 通讯员刘思源

  ■《等等灯》剧照。单位供图

  日前,由全国总工会宣传教育部组织报送的原创小品《等等灯》成功晋级第二十届群星奖戏剧类决赛,并被全国职工优秀文艺作品数据库收录。

  等等……灯!这部小品聚焦深圳一间出租屋内3位合租青年的人生故事,以关灯还是开灯的日常争执,切入都市青年的奋斗轨迹和梦想图景。

  剧中故事为何?创作的过程和演出的幕后又有怎样的故事?传作者、演出者有什么收获与心得值得分享?

  编剧唐辽说,《等等灯》不是一部写实剧,也不是一部荒诞剧,而是对深圳青年的一次温柔凝视、对“奋斗”一词的重新定义。在这里,“奋斗”不只是加班、跑单、创业,更是理解、协作、等待,是仍愿意在别人关灯时点亮一盏小灯,在别人快要放弃时提醒一句“等等”。

  起于争吵

  “梦想与梦想最开始的碰撞”

  小品《等等灯》时长约14分钟,有3名主要演员和8名舞蹈演员,由深圳市宝安区总工会联合深圳市文化馆、宝安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宝安区西乡街道办事处、深圳市青年荔枝剧团、深圳市源文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打造。

  “40单,有奖励了。”外卖员小东兴奋地盯着手机屏幕,旋即接起电话,“你的外卖马上到,别着急哈。”

  “烦死了、烦死了,又有bug,烦死了。”程序员小潘急得挠头,扯下套头耳机,又码起了代码。

  “到机场的,才80块。”网约车司机老刘嘟囔着,抓过安全带系好,立马出发。

  随着三个亮灯的“门框”道具推移,3位主演在各自的工作场景中陆续登场,8位舞蹈演员握着手电筒也渐次现身舞台。

  唐辽表示,选择外卖员、程序员、网约车司机作为主角,并非为了迎合所谓的“底层叙事”,而是因为他们是深圳这座城市最真实的神经末梢。他们职业不同,却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与城市对话:小东在奔跑中丈量生存半径,小潘在敲击中守护技术尊严,老刘在驾驶中回望创业梦。他们的故事,是深圳青年的缩影,是“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的集体画像。

  舞台上,“门框”定住,3人转入“出租屋”空间。小潘把客厅的灯打开,却被小东关掉,小潘又把灯打开。当小东还想关灯时,老刘制止道:“停。”

  三人开始争吵。

  “最深刻的戏剧往往不来自宏大叙事,而是藏在日常琐碎之中。”唐辽说,“灯,是照明工具,也是空间权力的象征,更是个体在城市中争取存在感的隐喻。因此,这远不止是一场关于照明的争吵,也是对公共资源分配的隐喻,是生存策略的不同回答,是梦想与梦想最开始的碰撞。”

  小潘房间的灯坏了,只能借用客厅的灯继续工作。“这不是双赢吗?”老刘附和道,“三赢。”

  小东顿时无语了,“我外出送外卖了,没享受到,所以我要关灯。”

  “你这就有点……太自私了。”小潘、老刘接连回应道。

  小东气愤了。“你倒好,一天到晚在那里噼里啪啦地敲键盘,你知道你这叫什么吗?”他推搡着小潘,一字一顿说道,“你这叫恶意扰民。”

  “关键是他也没做出那个……程序。”这次是老刘、小东一起阴阳怪气地说,“他还要用那个……青轴键盘,哎哟。”

  “你以为你有什么了不起的吗?”小潘也气愤了,“还一天到晚说,我是尊贵的网约车司机,出门还得喷香水。”老刘不甘示弱,“我喜欢。”

  “喜欢可以,但你不要一次喷半瓶。”小东也吐槽起老刘,“关键是我也沾上味道,给别人送外卖时,小女孩都讲,这什么味,香奈儿鱼香肉丝味。”

  “就作品编排而言,《等等灯》通过多种艺术手段细腻地表现人物内心,特别是表现普通年轻人在职场上被误解、被戴着有色眼镜对待的现实。”导演陈箭箭说,“我们力求呈现出一种冷静而锐利的空间,使人物表演与舞台空间、灯光舞美和视觉高度统一,创造出一种酣畅淋漓的视觉效果。”

  慢慢理解

  “个体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拉扯”

  “你们还记得当时来深圳的初衷吗?”争吵无果,一声询问响起,三人陆续道出了自己的故事。

  “那一年,我从农村老家来到深圳,站在城中村,抬头望向天空,远处的高楼塔尖在熠熠生辉。我想我一个月能在老家挣多少钱,在深圳就要翻倍。”小东说,“结果的确翻倍了,还翻了好几倍,可是物价比工资翻得快,我还是住在这里。”

  “我大学学的是计算机,好歹现在做着本职工作,我一直想要创造一个自己的App。可是,每当我有什么新的想法、兴冲冲地跑去调研时,才发现已经有人做了。”程序员小潘无奈地反问道,“这个城市怎么有这么多有才能的人?为什么这么多好的想法都已经被实践了?烦死了。”

  “刚来深圳创业时,我信心满满,我是董事长兼财务兼秘书兼司机。后来,我创办了自己的‘独角兽’企业,请了2个执行总裁、3个财务、1个秘书、1个司机。再后来,我办成了一个‘独角戏’企业。”网约车司机老刘说,“现在,我只是个司机——网约车司机。”

  “作品中的老刘从‘独角兽’幻想跌入‘独角戏’现实,不仅资金受损,更打击了创业信心。”在剧中扮演网约车司机老刘的刘子源对此颇有共鸣。剧外,他经营着一家小型文化企业,同样面临各种挑战,“文化产品盈利周期长,不仅要创作出好作品,后续还要对接传播、版权、合作方等,琐事也比较多。”

  刘子源说,创作这个小品,就是找回缺失的“人、情、味”。有温度的人物,可以融化演员和观众间的隔膜,增强角色的质感;丰富的情感表达,可以摆脱尴尬的煽情和空洞的口号,增添作品的韵味;把小品做出“锋”味,展现个性的光芒,可以增强小品的戏剧属性。

  “哎——”随着三人几乎同时的一声重重的叹息,场景又切回到“出租屋”里。

  “后来,家里人问我在深圳干吗,我跟他们讲,我在送外卖和快递,结果被他们传成了:我在深圳有块地。”小东说。

  “我跟他们说,我在深圳当程序员,他们都说我是腾讯的高管,让我免费帮他们充QQ会员。”小潘哭笑不得。

  “我家老爷子到现在还跟别人说,他儿子在深圳是大老板,每天兜里揣着两包烟,逢人就发贵的,还说这是自家小孩给买的。”老刘略带心酸地说。

  “我刻意保留了角色之间的身份反差与幽默张力。这些‘误传’并不只是笑料,也是父母对孩子的期待,是外界对深圳的想象,是个体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拉扯。”唐辽说,“我不想把他们写得苦兮兮,也不想把他们写得励志满满。我更关心的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从争吵走向理解,从‘各自为战’走向协作。灯光的开关,是他们冲突的起点,也是他们连接的方式。”

  走向协作

  “只要不停电,灯就能一直亮”

  外卖员小东每天还是这么跑着,给人送外卖,看着万家灯火,“希望能在深圳安个家”。

  “我一定要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App,我要成为下一个网络巨子。”程序员小潘举起双手奋力喊着。

  老刘每天还跑着网约车。“希望能够再次创业,有自己的领域、有自己的方向,我希望成为一个企业家。”

  三人各有各的憧憬,也各有各的无奈,但在这一刻,他们理解了彼此。

  忽然,老刘靠在门框上痛哭起来,“投资失败了……我现在的生活就像这客厅一样,一片黑暗,暗无天日。”小东闻言,主动打开了客厅的灯。小潘也喊住了老刘,“等等,灯。”

  “人生就像灯一样,有开的时候,就有关的时候,关了还有再开的时候,关键是要保持电力。只要不停电,灯就能一直亮。”外卖员小东的手指用力指着客厅的灯,三人齐齐望向光明。

  “这句话不是哲理,而是他们在生活中摸索出的经验,是他们在一次次断电中积攒出来的韧性。在深圳,梦想不一定实现,但可以被重新定义;希望不一定闪耀,但可以被点亮。”唐辽说。

  “咱们这座城市,有多少奇迹和梦想,都是在这样的小房间里飘出去的。”剧中,老刘也重燃了希望,他和小东加入了小潘的项目,利用外卖员和网约车司机的优势,帮助他做市场调查、补充大数据,三人组成了一个新的团队。

  “‘灯’的元素贯穿在整部作品的表达当中。作品始于三人开灯还是关灯的矛盾点,他们在碰撞中展开各自的来深务工故事,最终在彼此的鼓励和扶持中点亮了内心‘希望的灯’。”舞蹈编导冼佩莹平日里是一名舞蹈老师,这次主要负责小品《等等灯》的舞蹈编排和肢体指导,也是其中一位舞蹈演员。

  “舞蹈编排也是围绕灯来展开设计的。在道具选择上,选择了三个可亮灯的门框和手电筒,通过演员肢体与舞台道具的交互设计,来完成‘灯’这一意象从具象的灯到内心‘希望的灯’的转变。”冼佩莹说。

  “当时,每次打磨小品《等等灯》,都给我带来了思考。开灯和关灯,这个生活矛盾照亮了都市奋斗者最真实的生存图景。这种‘拉扯’,反而让我们看到了平凡人之间最真实的体谅与微光。我们不仅演了一个故事,更呈现了千千万万‘深漂’一族的日常切片。”舞蹈演员傅千夏从大三起就参与到这部作品中,现在已毕业,也开始在社交媒体上进行创作。“我非常荣幸有机会参与到这部作品的排练当中。这一盏灯不仅照亮了舞台,更照亮了我的创作之路。”

南方工报关注 06为奔跑在城市的人们点亮内心“希望的灯” 全媒体记者马大为 通讯员刘思源2025-09-15 2 2025年09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