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公司工龄被“清零”?劳动者权益不容侵蚀!

南方工报 2025年10月14日

  新闻事件:很多人料想不到,自己的工龄也会偷偷“变短”。据工人日报报道,有时工作地点、工作内容都没变,只是合同上的公司名换了,劳动者的工龄就被“清零”。个别用人单位试图通过改签合同、虚假离职、拆分用工等手段人为“切断”工龄,劳动者积累多年的工作时限及相关权益因此面临“缩水”的风险。

  媒体观点

  光明网:我国法律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其中也包括工龄,即“劳动者以工资收入为生活资料全部或主要来源的工作时间”。通过条款规定,将劳动者合法权益与工龄挂钩,由此确定了工龄的受保护地位。

  不仅如此,在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中,还明确做出规定,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这就意味着,一些用人单位的“小套路”,毫无疑问是违反法律规定、见不得光的。

  保护劳动者工龄,须在警示教育上用力。劳动者应当多学一些法律知识,知晓维护权益的渠道和“法门”,面对用人单位的“切断”工龄招数,能够迅速洞悉伎俩,避免掉入陷阱,积极维权抗争。有关部门应当加大警示教育的力度,结合一些典型案例,讲解工龄“被抹零”的猫腻,向劳动者普及法律知识,筑起坚固的防火墙。

  保护劳动者工龄,还须在建章立制上用力。尽管劳动法不乏相关规定,但还缺少与工龄直接相关的条款,而这也增加了现实中维权的难度。从长远看,有必要加大立法的力度,尽快修订劳动法规,明确保护劳动者工龄,从法规层面斩断侵蚀权益的黑手,为劳动者托举一方蓝天。

  网友热议

  *玉:应突破传统“单位工龄”的局限,借助信息集合系统,建立基于个人身份证的“工时账户”和“工龄账本”。

  *妞:面对工龄被“清零”陷阱,劳动者需要建立系统性的防范和应对机制。从入职第一天起,就应妥善保存劳动合同、工资流水、社保缴纳记录等核心文件。

  时*:工龄被“清零”,根源在数字记录残缺。企业系统未联网,数据易篡改,劳动者举证太难。

南方工报时评 02换公司工龄被“清零”?劳动者权益不容侵蚀! 2025-10-14 2 2025年10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