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细心的人在翻看日历时会发现,公历11月与农历十月的日期完美重合:公历11月1日这天是农历十月初一,公历11月30日这天是农历十月三十。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表示,这是我国历法编排所导致的一种巧合。
杨婧介绍,作为世界通用的现行历法,公历是根据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即一个回归年的运动周期来制定的历法。一个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422天,一年分12个月。由于回归年不是整数,公历便规定每4年增加1天,这一年称为公历的闰年。
农历是我国的传统历法,是按月球盈亏圆缺变化,即“朔望”周期来定义,一个朔望周期的平均长度为29.5306天。由于农历月的天数也要用整数表示,因此,有时是小月29天,有时是大月30天。农历同样也有闰年,其方法是“十九年七闰”,平均每隔两三年安排一个闰月,有闰月的农历年份包含13个月,年长384天左右,反之,没有闰月的年份年长354天或355天。
杨婧指出,公历年的长度几乎不变,而农历年的长度变化很大,这就使得一年当中的农历日期和公历日期并不能保持相对固定。农历初一这天所对应的公历日期,可以前后浮动30天左右。由于19个农历年的长度与19个公历年的长度几乎相等,所以每19年就会出现公历日期与农历日期重合或几乎重合的现象。下一次发生农历月与临近的公历月日期重合是在2030年的6月(农历五月)。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