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人员模拟水中救援。全媒体记者黄细英/摄
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黄细英 通讯员李嘉辉)近日,由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EPC总承包建设的国家东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项目全面完成建设。该项目位于潮州,是应急管理部在全国部署的六个区域应急救援中心之一,投入使用后,将成为东南沿海地区乃至全国在应对台风及其次生、衍生灾害时的尖刀拳头力量,救援范围将辐射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上海等地区。
国家东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坚持“平战两用”理念,总体设“一个机构”——区域应急救援中心,负责基地的日常建设、管理、训练、保障和指挥协调应急救援工作;“四个基地”——综合救援基地,执行灾情侦察、现场指挥保障和专业抢险救援等任务;培训演练基地,主要承担对区域内应急救援指挥员和骨干队伍进行专业培训等任务,可高质量保障300人常驻,500人轮训生活需求;物资储备基地,主要承担专业应急救援装备器材和物资等储备、管理、维修、保养和运输等任务,配备智能机器人,实现仓储自动化;航空保障基地,负责航空投送关键救援力量、物资装备和直升机驻勤保障等任务。
地震后坍塌的房子、悬空在12点的过山车、停在斜坡的小轿车……记者走进国家东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仿佛置身事故现场,各类亟待应急救援场景。实训演练区域聚焦城镇救援、水域救援、地质灾害救援、航空救援等领域,共设27个训练单元,100多个训练科目。这些训练场景,有许多都是全国乃至世界首创。如中国首创的台风综合模拟救援训练馆、地下空间积水救援训练单元,全亚洲规模最大、流态最丰富的急流救援训练水道,国际顶尖的绳索救援锦标赛场地等创新应急救援实景设施皆汇聚其中。
记者看到,台风综合模拟救援训练馆配备了风机、造浪球等设备,能复现最大13级台风灾害下风、雨、浪等复杂救援环境。直升机模拟器以实现侧倾、俯仰运动等,能模拟旋翼的下洗气流、噪音和闪电时的光效频闪,最大程度还原台风灾害下直升机救援的场景。在急流救援训练水道内,项目团队创新提出“装配式水道”理念。利用可拆卸、灵活组合的模块箱体,通过不同的堆叠方式来改变水流角度,构建多达18种救援场景中常见的水流形态。地下空间积水救援训练单元聚焦地铁、地下车库、人防等六种常见地下空间内涝场景,可开展在全黑积水环境下的水面水下搜救等训练。地铁训练模块中的地铁列车设施,是国内首辆为积水救援而打造的仿真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