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建易普力公司援疆职工在大雪中保生产。单位供图
旭日初升,阳光穿过云层洒向天山博格达峰。每每此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辽阔的戈壁滩上,数十台机械、数百名工人正加紧作业,这是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承包的中泰矿冶阜康市50万千瓦光伏项目一标段(268MWp)光伏区项目的建设现场。“我们既要跟高温、严寒搏斗,更要与时间赛跑。”该项目经理张弘说。
自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来,越来越多的外来职工扎根新疆,为建疆、兴疆贡献自己的青春与梦想、智慧与能力。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进疆与建疆故事。
进疆
“风沙中架起炉灶,饭菜吃着硌牙却很香”
阿勒泰地区富蕴县素有中国“第二寒极”之称。2006年9月,这里迎来了首批“易普力人”,他们平均年龄只有28岁,现任职中国能建易普力新疆爆破公司的江涛、史维升就在其中。这一年,原重庆葛洲坝易普力化工有限公司(现中国能建易普力公司)在富蕴县成立了新疆蒙库铁矿筹备处。
“到了冬天,忍受得了零下四五十度的严寒?”“乳化炸药爆破技术能否在新疆立得住?”史维升深知父亲的担忧,可临行前一日,父亲紧紧攥着他的手,眼中满是不舍与担忧,很多话到嘴边却仅仅是一句:“去吧,好好干!”
背起行囊,跨越三千五百公里,史维升来到富蕴县。第一次见到下雪,他很兴奋,在雪地里跳啊、闹啊,和同事打起了雪仗。不久,这种兴奋就被严寒“冻结”了。“供水、供暖管道都被冻住了,睡觉呼出的热气都能在被子上结成厚厚的冰霜。”史维升说,更麻烦的是,运输车辆因柴油结蜡无法启动,生产物资阻滞在半道上。
业主来了一趟又一趟,只是眉头紧皱地叹着气。而史维升却感重担在肩,“招牌不能砸在我们手里,干!”作为技术骨干,他领着大伙儿迎难而上,大雪封路,就一铲一铲挖出一条运输通道;柴油结蜡,就用热水浇烫疏通管路;爆破难度高,就埋头研究地质条件。
“我们作了针对性分析,调整了单耗,优化了孔网参数,重新拿出一套爆破设计方案,获得业主方的高度赞扬。”看着一车车铁矿石从这里源源不断运往各地,史维升十分欣慰。
而让江涛印象最为深刻的却是食堂——戈壁滩上的食堂。2007年6月,中国能建易普力公司在准东区域成立了新疆准东露天煤矿施工项目部。
“刚到准东,缺水缺电,十几人挤在活动板房内,由于消防要求,室内不能生火做饭,室外温度高、蚊子多,时不时有沙尘暴,也不适合做饭。”江涛和同事一连吃了十几天泡面,实在吃腻了,逼出了一个办法:在室外搭一个简易的食堂。“顶棚用油布搭设,靠几根木头和板子撑着,炉灶是拿修建房屋的砖和泥巴糊成的,棚子里的阴凉处摆了临时餐桌和几张凳子。”
数日后,炉灶干了,第一顿饭开做了。“做饭的师傅手脚麻利地炒着菜,我们时不时往灶膛里添点柴火。”江涛闻着久违的饭香,充满了期待。“饭好了!”做饭师傅喊了一声,大家迫不及待围到餐桌跟前,此时却刮起了一阵大风,卷起了砂石,顾不得打在脸上的疼痛,江涛和同事抱起装着饭菜的盆子就往屋里跑。“饭菜里全都掺了沙子,这顿饭吃着有些硌牙,却很香,毕竟是半个月来吃的第一顿热饭热菜。”就这样,他们在准东住了下来,一面施工,一面忙着营地基建,食堂也慢慢成了型,口味以湖北菜为主。
后来,江涛还经历过“帐篷食堂”,“夜里大风刮过,早上起来,帐篷连带着锅碗瓢盆全都不翼而飞,我们只能重新搭帐篷、买器具。”
建疆
“以桩基为笔,将黄色沙漠装点成蓝色海洋”
新疆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风光”资源极为丰富,有了新能源的“加持”,茫茫戈壁将不再是贫瘠的象征,而是能源的宝库。“我们的工作就是以桩基为笔,以组件为墨,将黄色沙漠装点成蓝色海洋。”张弘说。
“2024年7月,我们与投资方签订中泰阜康光伏项目EPC总承包合同。”张弘说,根据要求,要在150天内,在4000亩茫茫戈壁滩上,完成44万块光伏组件、13万根灌注桩、670台逆变器、62台箱变的建设、安装及调试工作,“项目工期极度紧张,设计、采购、施工环环相扣,不容有误。”
项目启动,采购为先。项目团队迅速梳理合同要求和潜在风险点,制定周密的采购实施计划,开展多标包采购工作,不同标包的谈判、评审、定标步骤紧密衔接,仅用40天就完成所有采购工作,创下院内同类项目采购效率之最。
灌注桩的施工制约着后续所有工序。现场工作面广、地形起伏多变、冲沟地带多、施工难度大,面对这种情况,项目团队将任务精准分解,分层落实责任,推行区域负责制和阵列长制度,保证了灌注桩浇筑的质量和速度。随后,支架和组件的安装工作便提上了日程。
“这里与广州有两个小时的时差。”张弘说,“我们在新疆的午餐时间恰恰是广州同事的工作时间,我们经常顾不上吃饭和休息,抓紧时间跟他们交流工作事宜,随后,就投入下午紧张的工作中。夏季昼长夜短,晚上11点才天黑,为了抢进度,大家经常互相勉励,工作到十点才回去。”
“截至目前,在同期建设的五个标段中,我们承接的一标段,无论是出设计图的速度、采购供货的效率,还是现场的施工质量、工程进度,均位列第一,获得了投资方的高度认可。”张弘说。
2024年5月,《新疆日报》发文点赞为新疆建设贡献卓著的“能源人”。广东粤水电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以下简称“粤水电新疆能源公司”)党总支书记、总经理陈士利正是其中的代表。
“到一线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2019年,陈士利跨越6000公里,远赴新疆任职。5年间,粤水电新疆能源公司开展30余项创新课题,获得专利授权101项,获得国家级QC成果10余项。2020年底,时值南疆并网的关键节点,陈士利连日加班,经常忙到凌晨,他重新部署了其他3个未并网光伏项目,连夜选派技术能手及部分党员干部推进工程进度;次日,又早早奔赴一线,投入紧张忙碌的项目推进工作中。在他的带领下,当年全疆78个需并网项目中,粤水电新疆能源公司投建的5个项目全部于年底前全容量并网发电,成为所有在疆企业中唯一一家全部完成任务的企业。
兴疆
“以前出门靠脚丫子,如今坐上了地铁”
任职于中国能建易普力新疆爆破公司所属乌市民爆公司的吾买尔别克·沙力,大家平时都亲切地称他为“别克师傅”。十余年间,他的生活越过越好。
“2018年以前住的是小平房,没有燃气,最怕下雨,生火做饭都很困难。”现在,别克师傅的家有100多平方米,水晶灯、电视机、实木沙发等家电家具一应俱全,两米长的茶几上,待客时总是摆满了奶茶、馓子、奶疙瘩等美食,他们夫妻、老人、孩子都有单独的卧室,另外还有一间客房。
“房子有了,出行也更方便了。”作为土生土长的乌鲁木齐人,别克师傅见证了这座城市的交通变化,“以前出门靠脚丫子,‘包产到户’后坐的是牛车、驴车,没想到现如今坐上了更便捷的地铁。”而且,乌市民爆公司还是乌鲁木齐地铁1号线的参建方,建设期间,别克师傅和同事负责保障地铁1号线民爆器材的配送供应。
2019年,别克师傅的女儿考上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能建易普力新疆爆破公司工会第一时间送上“金秋奖学金”。“十分感激公司在困难时期给予的帮助和关心。”他时常告诫女儿要认真读书,将来回疆为家乡的建设作贡献。
十多年来,中国能建易普力新疆爆破公司工会通过“金秋助学”、教育扶贫等措施,让像别克师傅这样的本地职工与公司共同发展,建立了与贫困村共建、与少数民族职工结对子、与专业院校定向培养等机制,打造了一批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队伍。
据了解,中国能建易普力新疆爆破公司工会坚持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疆建设7个永久性生活营地、3个室内运动场馆,两级单位食堂菜品丰富、免费就餐,宿舍配置齐全、拎包入住,打造职工书屋,建设文娱场所,扎实开展春送祝福、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活动,职工收入与企业发展协调增长,切实将公司发展成果与职工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