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总工会开展思想政治引领进企业活动。单位供图
■东莞市总工会开展公益培训课程。单位供图
■东莞职工会员免费领取“东莞烧鹅”。职工供图
■东莞市总工会组织职工疗休养。单位供图
从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到全面铺开“劳模工匠助企行”;从推进工会“数智化”建设到普惠服务提升职工生活品质;从全方位提升现代产业工人素质,让“工”字服务品牌在助推“百千万工程”中闪耀……一条条举措、一件件实事的背后,是东莞市总工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心用情用力激活最强“工”力量,当好职工群众知心人、贴心人和“娘家人”的坚定承诺。
五年来,东莞市总工会始终秉持初心,在东莞市委和广东省总工会的坚强领导下,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助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砥砺奋进精神推动东莞工会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用一份份完美答卷谱写新时代工会的新华章。
强基固本,打好思想引领“组合拳”
“老师将大会报告条目化、具体化,我们听得懂,也听得进,明白了如何在本职岗位助力中国工会十八大任务目标的完成。”2024年10月21日,由东莞市总工会开展的“踔厉奋发向前进 不负时代担使命”学习贯彻中国工会十八大精神百场党课进企业活动,走进广东润丰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商客服员向雪华听完党课后,直言受益匪浅。
如何让职工思想政治引领从“无形”到“有形”,让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五年来,东莞市总工会始终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党纪学习教育,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真正把党的创新理论送到职工群众心坎里。
凝聚思想共识,拓宽成长空间。东莞市总工会强化“大思政”理念,树立“一盘棋”思想,建设工会图书馆、东莞市劳模展厅和4家工人文化宫,广泛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打造劳模宣讲团、职工思政课、工人艺术团进基层等“工”字系列特色品牌,为思政引领护航。截至目前,东莞市镇(街)两级工会每年举办各类宣传教育活动超千场,覆盖职工超百万人次。
在东莞市总工会指导下,为期5天的“百万职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答题活动中,全市有30万人次在线参与,石排、虎门、企石、道滘、大朗、东城等镇街总工会通过微信公众号、社区工作组、基层工会微信群转发分享,提高活动覆盖面;高埗、茶山、石碣镇总工会相继开展“我心向党”百堂党课进企业活动,以“重温党史工运史,铭记党恩建新功”为主题,引领广大职工从党史、工运史中汲取精神力量,以党史学习教育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了讲好“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课,常平、桥头、黄江镇总工会采用图文并茂、现身说法、党史知识互动竞答的形式,让单调的课程变得有趣,气氛更加活跃……
为引领广大职工共同唱响劳动奋进之音,5年来,东莞市总工会推荐表彰全国、省、市级劳模174名,推荐表彰全国、省、市级先进集体75家,建成市级以上劳模创新工作室64家。市总工会持续4年开展“最美职工”“最美工会主席”选树宣传活动,激励全市广大职工学习“最美”、争当“最美”,累计选树宣传“最美职工”400名,“最美工会主席”400名。
其中,东莞韩华道达尔工程塑料有限公司工会主席袁顺华关心关爱困难职工,为2名患癌员工成功申请企业、镇、市三级工会帮扶资金;广东中建新型建筑构件有限公司工会主席罗炳锋团结优秀职工参与中建四局申报国家级“十四五课题”,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石碣村村委会工作人员袁贺球推进辖区30多家企业建立基层工会;东莞市公安局厚街分局刑侦大队痕迹检验高级工程师王步中积极参与命案积案专班,且多次在全国公安机关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一批批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业绩的“最美工会主席”和“最美职工”,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职工群众中蔚然成风。
消费帮扶+疗休养,助力实施“百千万工程”
“百千万工程”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东莞市总工会找准找实服务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联合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出台《东莞工会助力“百千万工程”十大举措》,安排2000万元工会经费,支持全市25个典型镇、33个镇级“百千万工程”体系培育,规划三年内打造一批东莞特色“工”字服务品牌。
为做好这项工作,2024年以来,东莞市总工会领导多次调研走访万江、南城、大朗、松山湖等镇村及企业,充分激发各级工会共同参与“百千万工程”的主动性;市总工会机关党小组挂点塘厦、东坑、黄江等9个镇街,走访企业单位80多个,联络镇内典型村工联会和企业工会,“一对一指导”解决工会工作、典型培育的重难点问题;在全市认定15家职工疗休养基地,创建申报了6家省级疗休养基地,甄选33条疗休养路线。
“2024年,我们接待各级工会和企事业单位职工超3万人次。”塘厦三正半山酒店负责人告诉记者,基地与周边乡村旅游资源联动,推动“红色疗休养+绿色疗休养+健康疗休养”一体化融合发展,拉长“疗、休、养、吃、住、行、游、购、娱”消费链条,直接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到乡村旅游。
以“乡村疗休养”为桥梁,东莞市总工会让乡村文旅资源互联互通,越来越多的职工参与进来,赋能“百千万工程”的大产业。
以常平镇为例,该镇将“休闲旅游+传统文化+健康疗养”紧密结合,推出职工疗休养精品线路,吸引来自上海、广州、深圳、佛山的职工疗养团来常平镇隐贤山庄景区游玩。不仅如此,市总工会还通过多种渠道宣传东莞的疗休养基地,吸引上海城投(集团)有限公司、广汽本田等外地团队到东莞开展疗休养活动。据统计,2024年共有135批外地团队来莞,合计8643人次,直接拉动经济消费1500万元。
消费帮扶是东莞市总工会助力“百千万工程”的另一个生动实践。市总工会整合本地优质商家资源,依托“粤工惠东莞号”平台常态化开展消费帮扶活动,拓展“莞货莞品”的销路。
比如,去年春节,“情暖劳动者 乐享莞味年”春节主题活动联动莞企商家平台,为东莞职工会员免费派发2000只“东莞烧鹅”;6月,结合东莞特色农产品,上线“工会助农 味荔东莞”活动,免费送出12000斤“东莞荔枝”;9月,以“助力百千万工程”宣传口号为亮点,推出“汇炬百千万 工会聚团圆”迎中秋活动,送出 2100盒“东莞华美月饼”和近500份粤工惠定制礼品,增强了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据统计,去年,市总工会共撬动链接商家及社会资源超2500万元,累计服务职工会员超400万人次,为推进“百千万工程”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与此同时,各级工会还将购买工会福利慰问品的经费用于采购“百千万工程”新型帮扶协作对口支援地区农副产品及东西部协作地区的农特产品。如东城街道总工会鼓励基层工会结合节日慰问经费用于购买帮扶协作对口支援地区农副产品。去年1月5日,东城街道总工会与新丰县签约共建,活化新丰资源与东城市场的产销对接,做优工会消费帮扶。
“任务书”和“施工图”,持续为深化改革赋能加力
在东莞康源电子有限公司的研发设计中心,技术人员正在用一种激光钻机加工高精度盲槽,团队需要完善盲槽的加工方案,优化加工效率。这家广东首批“倍增计划”企业,专注于高端半导体封装基板、PCB和FPC产品的工艺研发、产品制造和销售,其中一项高端PCB工艺技术性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是国内专业印刷电路板制造的生力军。公司研发设计中心负责人表示,企业的科技研发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得益于东莞完善的产业工人服务保障,这激发了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
东莞以制造产业立市,500多万产业工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建设好、服务好这支庞大的队伍非常重要。在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中,东莞高位谋划,建立起党委政府抓产改的制度性安排。比如,将产改工作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督查考评等,清晰勾勒了每个阶段产改的“任务书”和“施工图”。
“产改不能只停留在试点上,而是要让改革红利惠及更多企业。”东莞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东莞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五小”等群众性创新活动,参与职工超150万人次。新增1家国家级、145家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新建9家省级、48家市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全市自主技能等级认定企业达768家,占全省四分之一。
2023年,东莞迈入产改2.0深化推进阶段,全面启动产改试点扩面提质工程,计划通过5年时间,将产改试点企业扩面至1000家,选树产改典型企业100家,推动实现由“试点”到“典型”的转变。按照7方面20条的评价指标,2024年选树了20家不同类型的产改典型企业,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东莞产改工作突出打造品牌,通过广泛深入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形成“五一表彰劳动模范,年终表彰劳动竞赛”的双品牌效应。作为全省6个产改试点地区之一,东莞全面铺开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成立“1+N+32”劳模工匠服务队,37支服务队的149名劳模工匠与企业开展结对,为企业开展技术帮扶、技能培训近400场次,解决技术和管理难题714个,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东莞市总工会加大基层职工的技能培训力度,连续两年开展莞版“求学圆梦”行动,累计为超过2万名职工发放学历提升补贴。去年以来,两个文化宫共开展12期19大类849个班次公益培训,近2.2万名职工受惠。各镇(街)总工会也发挥本地产业优势,如黄江裕祥鞋材建起再就业培训基地,大朗毛织缝盘、优选杯电商直播、兼职消防员等技能竞赛掀起职工学习热潮,拓宽技能提升之路,为镇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用心用情,当好职工信赖的“娘家人”
林某于2022年3月2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工资及赔偿金等。石龙镇“三方四家”联调中心指派工会律师进行调解,律师于立案当天便到仲裁庭查阅资料,向纠纷双方分析案件的风险利弊,促使双方达成一致,公司于3月9日向林某支付调解款7800元,案件在7日内得以圆满解决。
石龙镇是珠三角地区的典型工业城镇,企业多,劳动纠纷也多。石龙镇总工会于2022年3月4日挂牌成立“三方四家”联调中心,形成“联合调处、联合帮扶”机制,立足于“事前精准预警、事中联动化解、事后服务保障”,在实践中不断守正创新、与时俱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构建和谐劳动关系。2023年11月,石龙镇入选中央政法委在全国评选出的104个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单位之一;2024年7月被确定为全国“工会枫桥”培育示范点单位。
这是东莞构建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新格局的一个真实写照。五年来,东莞市总工会高效运转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四家联调机制、“法院+工会”“人社+工会”诉调对接机制,全市各级工会参与调解案件1.14万宗,调解成功标的1.07亿元,实现维护职工权益和维护社会稳定有机统一。
为职工“撑腰”,为劳动“护航”。五年来,东莞市总工会组织144名工会律师深入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指导和帮助企业依法用工;成立新业态权益保障联合调解中心,组建东莞工会劳动关系信息员队伍,推动1.85万家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开展法律宣传讲座近两千场,切实把劳资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工会送关爱,一个都不能少。五年来,在维护职工权益的同时,东莞市总工会全力做好困难职工帮扶救助工作,设立新业态劳动者临时救助帮扶资金,向在档困难职工家庭发放各类救助共982.5万元;筹集资金3662万元积极开展“春送技能、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活动,惠及职工130万人次;“万只烧鹅慰问劳动者”“为每名环卫工人赠送爱心早餐”等活动成为特色品牌;全面推广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全市86万名职工参保,累计办理理赔1.5万宗,理赔金额3000多万元;打造工会爱心驿站749家,打通服务职工群众“最后一公里”。
新蓝图已然绘就,新征程击鼓催征。东莞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将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干劲,以改革促创新,以实干助发展,以服务聚人心,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东莞实践作贡献。
荣誉墙
●2020年—2022年,在全省工会工作考核中,东莞市总工会连续三年荣获综合奖一等奖。
●2021年,东莞市总工会在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被授予“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
●2023年,东莞市工人文化宫荣获首批48家全国标准化工人文化宫。
●2024年,东莞市总工会作为全省唯一的市级单位荣获全国总工会“在推进双15工程中作出重要贡献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