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工会

强基先强人,打造职工身边的“第一”尖兵

全媒体记者马大为 通讯员雷韵茜

本文字数:3295

■卢创坤(右)走进货拉拉司机群体中发展工会会员。单位供图

  新年伊始,坐标深圳市龙华区。在壹方天地暖蜂驿站,秦碧珍一丝不苟地记录着工作改进建议;在货拉拉司机聚集点,卢创坤攥着入会手册走近司机,收集他们的困难和诉求并耐心答疑;在医院病房里,蒋丽媛忍着腰痛为工伤工友讲解维权法律法规……这群奔走于城市角落的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已渐渐成为基层工会工作的领军者和担纲者,成为深圳市龙华区工会干部队伍中的“专精特”尖兵。

  “发展”先“强基”,“强基”先“强人”。2024年以来,深圳市龙华区总工会以工会干部队伍综合性建设为切口,聚焦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按照职业化、专业化的标准,倾斜资源、突出优势,将他们培育成扎根基层的实干家、攻坚克难的先锋队与时时挂念职工的贴心人。今年,龙华区总工会将推动69个社区工会联合会的主席、专干、社会化工会工作者组成“三人小组”,发展工会工作“大兵团”作战模式,同时聚焦畅通社会化工会工作者的职业发展渠道,进一步焕发队伍活力,不断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松土与播种

  让更多职工“近悦远来”

  2024年年初,龙华区总工会动员全区工会干部开展“百人进千企”行动,尝试索解“工会干部在高质量发展中应该怎样作为”这一命题,形成了龙华工会“十项行动”任务书,即以社会化工会工作者为主,组成业务网格组,认领任务,让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在难事上练出真本事、彰显真本色。

  2024年10月的一个下午,“走6个暖蜂驿站,推进智能化升级”,聊天群里满满当当的行程安排,是龙华区总工会关爱组干部秦碧珍日常工作的剪影。当天,她到各个暖蜂驿站检查建设情况,列出每个驿站需要智能化改进的要点,小到公告栏的增加、Wi-Fi的联通,大到实现监控门禁及内部设备的系统化管理、对阵地24小时开放整体管理风险的控制,“每一项都要考虑得当”。

  到达最后一个地点——龙华街道壹方天地暖蜂驿站的时候,天已经黑了,秦碧珍还是一丝不苟地重复着改进的流程,并和社区的干部、驿站的负责人员开展了深入的会谈。

  “升级,我们很欢迎,但是也要考虑到24小时开放后,我们原有的党建图书如何管理的问题啊!”刚坐下,驿站的工作人员提出了难处。

  原来,以前发生过因图书管理不当导致阵地形象受损的情况。对此,她提出了设置图书柜挡板等建议,并和社区干部讨论智能化后阵地管理制度完善及人员安排等问题,消除了驿站工作人员的大部分疑惑。

  “在感知冷暖的基础上数字化、智慧化,让工会线上线下服务一样温暖人心”,在数智化浪潮下,龙华区总工会提出了“智慧赋能”行动,也对进一步增强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的群众性做出了新要求。对此,秦碧珍结合走基层的丰富经验,在年终述职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当职工的娘家人,必然要当知心人,要充分利用数字化这一工具,紧紧围绕需求和实际去开展职工服务、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职工‘近悦远来’。”

  “不往基层跑,就走不进职工群众的心里。”这是秦碧珍和龙华区其他120多名社会化工会工作者的共识。在“百人进千企”行动下,全区300多名工会干部每季度集中走进百人以上企业“望闻问切”“纾困解难”,走访2800多次,收集并跟进、解决企业重点诉求300多条。

  选苗与墩苗

  激活工会改革“一池春水”

  “改革就是要解决问题,一群人带动更多人,让最广大群众受惠”。龙华区群团工作部(区总工会)工会工作科科长、四级调研员丁心尊介绍,2024年龙华区总工会以工会联合会改革为轴心推出“社区加强年”行动和“精英锻造”行动,既“蹲苗”更“墩苗”,边培养边实战,选尖培优、精心墩苗,提高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在基层为职工解决问题和困难的本领。

  据了解,龙华区总工会特地在组织建设组安排了“一委员一代表”,选拔各业务的骨干组成工会工作先锋队,“强组织”和“强队伍”两手抓、同时抓,激活工会改革的“一池春水”。

  2024年4月,龙华区总工会组织建设组干部郑福东收到了13个工会联合会的改革意向。“深圳北站这边数字产业、数字经济发达,我们计划朝着‘数智工会’方向改革”“深圳市深德技工学校就在新澜辖区,我们将发挥校内4个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示范引领作用,聚焦产改,为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技能人才”……由驻点社区的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在改革试点“扛大旗”,13份改革方案因地制宜、各有特点。

  郑福东是龙华区政协委员。收到社区工会联合会的改革意向,郑福东马上和组内的社会化工会工作者一起,到基层与社区工会干部逐个逐项地讨论、纠错、完善,开展面对面指导、点对点联络,解决社区工会联合会改革总是“不得法”和“难持续”的问题。

  组里的另一位同事卢创坤是深圳市人大代表。2024年他来到组织建设组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改革工作,当前他要解决的新就业形态工会工作改革问题是“如何把没有组织起来的组织起来、把组织起来的稳固下来”。

  集中发展货拉拉司机加入工会的那段时间里,他发挥人大代表走入群众、联系群众的“特长”,和社区的工会干部化身“路边小分队”去“扫街”,到货拉拉司机停靠休息的地方动员入会,收集司机的困难和诉求,为他们送上一瓶水、一个清凉礼包,和他们谈谈心、谈谈家长里短。

  “大家都很积极、夜以继日地干,也收获了司机满满的认可,我们半个月的时间就发展了1700多名货拉拉司机成为工会会员!”谈及困难,卢创坤表示,“工会干部要做些事不容易,但是工会干部需要做些不容易的事。”他们提倡的“骑手友好”行动在龙华如火如荼地建设中,“骑手友好生态城区”建设为骑手提供了更友好、更温暖的工作生活环境,而致力于服务凝聚新兴领域更多群众的“三联一建”安全服务工作机制已正式实行、有序铺开。

  截至目前,龙华区总工会“十项行动”已经凝聚了3000多家企业工会,近万名工会干部和职工参与其中,工会改革百花齐放。

   移栽与育苗

   事事体现工会工作专业性

  2024年8月,龙华区总工会权益组干部蒋丽媛因腰椎问题住院。一天,她发现邻床的小伙子手部有残疾,“但还挺乐观的”。闲谈中,她了解到小伙子叫涛哥,工作中受了严重的伤,这几天在做康复治疗。作为家中的顶梁柱,涛哥不免担心,“残疾了,今后的生活该怎么过下去?”

  听着涛哥诉说的无奈和心酸,蒋丽媛感同身受。在住院的一周时间里,她把医院的床铺当办公桌,向这位“特别的邻居”介绍“五级工会调解”政策,引导他申请工会工伤探视慰问,尽可能地为涛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使他从“维权护航”行动中受惠获益。

  没多久,涛哥申请到了500元工会工伤探视慰问金,还获得了工会公益的专业法律服务。“本来还在着急,没想到‘病友’为我解了燃眉之急。”

  工会的关怀,对涛哥来说是偶然,而对蒋丽媛来说,却是必然。

  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责之一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而维权工作“缺人”的现象在基层普遍存在。龙华区总工会提出“菁英梯次培养”模式,开展分层分级分类的各级工会干部培训和初任主席培训、工会干部学习小组领学促学、社会化工会工作者业务季度考核,年度轮训干部约6300人,推动“社会化全体专业化”,使每一个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都懂维权、敢维权、善维权,结合“维权护航”行动,发挥工会组织在护航辖区高水平安全中的重要作用。“要放心地把更多要事交给有情怀、有水平、有责任心的干部,支持他们深耕工会事业,闯出一片天地。”丁心尊表示。

  以构建“企业—园区—社区—街道—区”五级工会调解架构为核心,龙华区总工会将工会维护职能“挺在前”,组建了千人维权队伍,推出法律咨询、工会法援、集体协商指导、法律顾问、心理服务等“一篮子”维权服务,健全“工会+人资”“工会+法院”调解机制,调解案件超1000宗,涉及金额约1亿元,全方位“守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守住劳动者幸福的关键,为在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贡献工会力量。

  自“维权护航”行动开始后,蒋丽媛等工会干部更坚定了当好“职工权益护航人”的决心。“时时、处处、事事都要体现工会干部的专业性。”蒋丽媛说。

  近期,蒋丽媛陆续收到涛哥分享的孩子出生和工伤赔付转款的好消息,她很感慨,更觉得工会维权工作十分有意义,“只有当好‘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协调人、第一帮扶人’的角色,我们才能帮助更多职工家庭守住稳稳的幸福。”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广东南方工报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地址 : 广州市越秀区东园横路5号6楼
电话 : 020-83882464
手机版
南方工报工会 05强基先强人,打造职工身边的“第一”尖兵 全媒体记者马大为 通讯员雷韵茜2025-02-28 2 2025年02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