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从政府工作报告七大热词看“广东实践”

本文字数:1964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继去年“人工智能+”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后,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具身智能”“6G”“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关键词也在今年的报告中首次出现。

  不管是“年年上榜”的经典热词,还是“初出茅庐”的新鲜热词,常年站在热词圈里的广东都不陌生。在不少领域,广东先人一步,进行了相应探索和实践——

  热词1:新质生产力

  两会现场:“深入落实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全国人大代表,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今年关注的重要方向。立足于汽车行业融合发展,他关注“电动汽车产业与载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产业融合发展”和“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为作为新质生产力典型代表的低空经济和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献计献策。

  广东实践:广东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共有高新技术企业约7.7万家;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提高到56.7%、31.6%;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1/4,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44%,智能手机产量占全国四成以上,集成电路产量占全国18%。

  广东是科技创新大省,2024年预计全省研发经费支出约51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3.6%左右,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全国第一,“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创新指数连续5年居全球第二,有力支撑产业向新提质,在不少新领域新赛道建立起先发优势。

  热词2:开放

  两会现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大稳外贸政策力度,支持企业稳订单拓市场。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会长王理宗关注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话题。今年,他建议,推动大湾区与东盟深度协同,打造中国制度型对外开放示范区。

  在带队走访东盟地区数十次后,王理宗记下了许多企业的“出海”痛点。他建议,鼓励大湾区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在越南、泰国设立区域总部,与当地共建“数字工厂+本地供应链”模式,形成“大湾区研发+东盟生产+全球销售”模式,支持东盟农业、矿产企业在大湾区设立研发中心,提升资源深加工附加值。

  广东实践:2024年,广东外贸进出口总值为9.11万亿元,一年净增长8133亿元,增速达9.8%,比全国高出4.8个百分点,在外贸大省中增长最快,在全省主要经济指标中增长最好。这是继2021年突破8万亿元后,4年内第二次迈上新的万亿级大台阶。

  2024年,广东创新办好第135届、第136届广交会,共吸引约50万名境外采购商、创历史新高,组织各地同步开展采供对接活动1061场,成交金额194.8亿美元。

  热词3:消费

  两会现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全国政协委员、尚品宅配董事长李连柱表示,尽管国务院已推出家电、汽车“以旧换新”等政策,但尚未覆盖老年群体核心需求。在此背景下,他建议,要通过政策扩围激活银发消费潜力,推动适老产业升级。比如扩充补贴品类,将适老化家具(如护理床、升降橱柜、防滑扶手)、康复辅具(如轮椅、助行器)、智能健康设备(如跌倒监测仪、血压计)纳入以旧换新目录。

  广东实践: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多年居全国第一,广东也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持续优化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激发餐饮住宿消费活力”“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近年来,广东通过大力推进“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创新消费新场景、打造“粤夜粤美”夜间文旅品牌等,加速释放内需潜力,激活消费新引擎。

  热词4:“三农”

  两会现场:如何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全国人大代表、肇庆市德庆县东璞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负责人陈慧建议,要强化绿色农业与国际标准接轨,使我们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更加有竞争力。推动农业多元化出口,既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助推器”。

  广东实践:2024年,广东全省粮食面积、单产、总产量实现“三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29元,同比增长6.3%。2024年,广东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701.21亿元,荔枝、菠萝等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和产量全国第一。

  热词5:绿色转型

  两会现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石化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健关注清洁能源与绿色石化产业融合发展,希望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大力促进绿电消纳、不断深化电碳协同、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向产业链高端迈进。

  广东实践:广东以占全国1.9%的国土面积、6.7%的能源消费和5%的碳排放,承载了全国9%的常住人口和10.8%的经济总量。

  2024年广东省大气和水环境质量持续高位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创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实施以来最好水平,全省149个国考断面年均水质创历史最佳水平。

  (下转第3版)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广东南方工报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地址 : 广州市越秀区东园横路5号6楼
电话 : 020-83882464
手机版
南方工报封面 01从政府工作报告七大热词看“广东实践” 2025-03-07 2 2025年03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