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儿子长大了。从学校走入社会,他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急着找工作,反而拜师学起厨艺来。起初,我以为他只是兴趣使然,没想到他会把做厨艺当成事业。
记得他第一次在家独立做卤味时,厨房里弥漫着香味。我推开门,看见他手忙脚乱地翻着锅里的鸡翅,越来越浓郁的香气,勾起了我的食欲。我拿起一双筷子,夹起一个鸡翅,鸡翅表面泛着油亮的光泽,酱色深沉,仿佛每一块都浸润了时间的精华。我品尝起来,肉质软糯,卤味的味道恰到好处,既不会过咸,也不会寡淡,完美平衡了香料与食材本味。每一口都充满滋味,口感丰富极了。我不禁夸起儿子的厨艺来。
上周末,儿子神神秘秘地凑到我跟前:“爸,我准备开一家卤味店。就在咱们小区门口,已经看好店面了。”我这才明白,原来这么长时间的拜师学艺,都是为了这个梦想。
“好呀,爸支持你!”我笑着说。我心想:儿子做的卤味,不仅有好吃的味道,更有他追逐梦想的执着——这比任何山珍海味都要珍贵。
开业那天,儿子特意拍了很多照片给我看。店面不大,但收拾得干净整洁,墙上挂着几幅他亲手写的毛笔字:“卤香四溢”“匠心独运”。玻璃柜台里,各式卤味摆放得整整齐齐,色泽诱人。
我注意到,儿子对待每一位顾客都格外用心。他会记住老顾客的口味偏好,会耐心地向新顾客介绍每种卤味的特点,有时遇到小朋友,他还会额外送上一小块卤豆干。
渐渐地,小店的名声传开了。附近的居民、上班族,甚至有人特意从远处赶来,就为尝一口儿子做的卤味。店里开始排起长队,儿子忙得不亦乐乎。
有一天晚上,我发现儿子在厨房里皱着眉头。“怎么了?”我关切地问。他叹了口气:“爸,我觉得味道还不够完美。虽然大家都说好吃,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我看着他认真的样子,心里既欣慰又心疼。“要不,问问我的老同学?我们读书的时候关系还不错,他一直在大酒店里做大厨。”我提议道,“我那同学以前也做卤味,可远近闻名啦!”儿子的眼睛一下子亮了。
我联系上了老同学,说明了来意。儿子请教过后,非常激动,如获至宝,喜笑颜开。
儿子开始尝试新的配方。他减少了味精的用量,改用天然香料提味;调整了火候,让肉质更加软糯;还创新性地加入了一些养生食材……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找到了理想的味道。
新配方推出后,顾客的反响更热烈了,都说这里的卤味不仅好吃,还能吃出“家的味道”。
看着儿子忙碌的身影,我常常想起他小时候的样子。那个总是跟在我身后,踮着脚尖看我做菜的小男孩,如今已经成长为一个有担当、有追求的年轻人。他的卤味店里,不仅飘着诱人的香气,更承载着对传统的传承和对品质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