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淡水资源日益紧缺的全球危机下,科学家们正以各种颠覆性创新打破传统节水边界,努力让每一滴水都能在技术的加持下发挥“超能力”,一起来看这些节水“黑科技”。
给水库铺上“防晒衣”
2015年8月,9600万个黑色空心高密度聚乙烯球在洛杉矶艾芬豪水库缓缓铺开,宛如给水库穿上了一层厚厚的“防晒衣”。这些直径10厘米的小球漂浮在水面上,能够有效阻挡阳光射入,每年可减少约115万立方米蒸发量。然而,有专家经过计算后指出,至少要使用两个多月至两年半,才能让这些黑色塑料遮阳球发挥出理想的保护效果。而且,制造这些塑料球本身需要消耗25万—290万立方米水资源(具体取决于球的壁厚)。此外,这些黑色塑料球可能会阻碍水体的氧气交换,导致水体缺氧,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
零能耗的“沙漠饮水机”
液态淡水不仅存在于江河湖海,还能以雾气形式悬浮空中。在极度干旱的秘鲁利马,人们将一种特殊的网挂在山坡上捕捉雾气,让细小的水滴凝结在网上,然后顺流而下到管道中收集起来。据统计,一张网一天就可以收集300至400升淡水,虽然不能直接饮用,但可以用来洗衣、洗澡、洗菜和煮沸后做饭。最神奇的是,这种装置无需电力,仅靠昼夜温差就能循环工作,堪称最节能的“沙漠饮水机”。如今,这种捕雾网已经在秘鲁、玻利维亚以及哥伦比亚的一些地区广泛应用。
沙漠里的“海鲜奇迹”
以色列的大部分领土被内盖夫沙漠所覆盖,早在1970年,当地人在沙漠的地层中通过钻探寻找水源,结果发现了地热盐水。这种水不仅温度高,出水温度约为40℃,而且含盐度高于饮用水。科学家们经过试验,开发出了分级多次利用地热盐水的方法,他们将农业种植与水产养殖结合起来,先把地热盐水引入温室大棚,为种植的农作物保温,将其热量消耗掉一部分之后,再把冷却后的水按顺序分级流入不同的鱼塘,用来养殖不同品种、适宜不同生存环境的鱼类。(来源: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