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徐海东。 单位供图
谈体会 团结动员职工群众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惠州实践
记者:请谈谈您对广东省工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学习体会,以及惠州工会将如何贯彻落实会议精神?
徐海东:广东省工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是全省广大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组织团结动员广大职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而不懈奋斗,具有重要意义。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近段时间,惠州市各级工会系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广东省工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的热潮,各级工会通过举办专题宣讲会、报告会、培训班等对全体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市、县(区)总工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了专题学习交流和研讨,进一步加强对会议精神的学习领会和研究阐释。为进一步推动会议精神深入工厂车间、生产一线,惠州市总工会开展了“走进广东省工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活动,组织惠州代表团成员谈感悟、谋落实,发动劳动模范、工匠人才、先进职工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开展“劳模工匠进企业”活动,团结动员全市职工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大会精神上来,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惠州实践。
谈思路 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需求,培育具备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
记者:新时代开启新征程,面对职工群众的新期待,惠州工会未来5年的工作重点是什么?如何开展?
徐海东:新时代赋予工会新使命,新征程呼唤工会新作为。未来5年,惠州市总工会将聚焦推动惠州高质量发展中心任务,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建功立业;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提高维权服务质效,让广大职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深化工会改革创新,扩大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持续提高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推动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工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为惠州加快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贡献工会力量。
要创新思想政治引领新方式。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纪念省港大罢工100周年为契机,广泛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宣传教育活动,深度挖掘红色工运资源,创新开展系列纪念活动。健全“中国梦·劳动美”“劳模工匠宣讲”等宣传机制,开展“惠工大思政课”“惠工学堂”“惠工讲堂”系列专题活动,依托工人文化宫、职工书屋等阵地,建设职工文体数智化服务平台,深入实施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建设工程,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扎根基层、深入职工,通过加强职工文化阵地建设,举办职工演讲比赛、文艺汇演等广东职工文体汇系列活动,增强职工思想引领实效。
要搭建职工建功立业新平台。适应制造业当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需求,发挥好市级工匠学院作用,探索并实施高效的产教融合策略,搭建起集教育、培训、实践于一体的成长平台,培育出一大批具备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今年,市总将重点围绕化工、新业态、人工智能、托育、建筑等市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点产业主办9场市级工会职工职业技能引领性竞赛,以点带面要求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大力开展技能竞赛,激发广大职工群众创新创造活力。
要构建维权服务工作新格局。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深化“工会帮就业”、新业态劳动者工会工作三年行动,完善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持续开展“四季歌”品牌活动(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健全困难职工常态化帮扶机制,继续联合人社部门每月开展1次就业招聘活动。今年,惠州市总工会计划安排300万元慰问困难职工800人次,为500名新业态劳动者安排免费体检,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夏令营等品牌活动,提升职工幸福感;还将升级拓展智能化驿站特色服务功能,积极推动工会驿站建设与“最美旅游公路”沿线16个特色主题驿站建设相结合,加快推动提升市工人文化宫运营管理水平,积极创建省总干校惠州分校区、粤东地区产业工人培训基地,搭建工会工作对外交流和高技能人才交流互动平台,努力打造新时代职工精神文化学校和文体活动乐园。
记者:在AI深度赋能各行业的背景下,您对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有哪些思考?
徐海东:同许多新事物一样,人工智能在不断发展,并带给我们机遇与挑战。这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和协作能力,培育出一批适应时代发展的劳模工匠,这就更需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如何让职工群众保持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工匠思维?我认为不仅要传承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更要有锐意创新,让工匠精神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多年来,惠州市总工会着力挖掘、培养、宣传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先进典型,完善人才创新工作室建设、劳模工匠和技能人才关心关爱常态化机制和人才激励政策,营造鼓励创新、勇于创新的浓厚氛围;注重结合数智化前沿技术,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加强职工创新成果评选展示、交流推广和转化利用,争取承接全省化工行业技能竞赛,举办市第二届“五小”创新成果大赛、新业态劳动领域等引领性赛事等,培养出一支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队伍。
谈未来
工会干部需常怀“三心” 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
记者:请您从个人角度谈谈工会工作的意义,以及在工会领导岗位上的收获、感受和故事。
徐海东:要真正做到职工群众认可的“娘家人”,工会干部需常怀“三心”(爱心、真心、公心),做到真心依靠职工、真心关心职工、用公众之心办好公众之事。2024年,惠州市总工会围绕职工群众最关心的利益开展工作,建立重点企业沟通协商机制812家,投入340万元专项资金开展送温暖活动。同时,还将爱心融入日常工作中,投入1450万元组织超8000人次职工参加疗休养活动,帮助282名困难职工参加专属爱心互助保障计划,举办线下婚恋交友活动21场,举办各类大型文体活动及重要会议20场次。推动构建以市级劳动和技能竞赛为主体,县(区)竞赛、行业竞赛、企业竞赛为基础的多层级、多领域、广覆盖的竞赛格局,深化人才选树培育和管理,以产改锻造新质生产力“尖兵”。
记者:您对全市工会干部有着怎样的期许和寄语?
徐海东:当下,工会工作领域更加广阔,任务更加繁重,内容更加丰富,方式更加多样,如何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我对全市工会干部有三点期许。一是永葆忠诚可靠的政治本色,始终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引领广大职工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和主力军作用,唱响奋斗之歌,书写精彩篇章。二是坚定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站在职工的角度,考虑感受,满足需求,将职工的操心事、烦心事,变成安心事、暖心事,让我们的工会服务成色更足。三是积极拥抱互联网浪潮、锤炼过硬的“基本功”。“怀揣金刚钻,敢揽瓷器活。”希望广大工会干部在向书本学习的同时,更要向实践求真知——补短板、强弱项、固根基、扬优势,成为能力强、作风硬、业务精的工会强兵,在工会服务工作中干出成绩、体现价值、赢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