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要去参加时装周了,你看,这一堆活还等着我赶出来。”带我参观完藏品室下楼,经过楼梯拐角处,走在前头的唐志茹指着架子上的一排衣料苦笑道。
现在的她,可谓是荣誉等身:广东十佳服装设计师、广东省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会长、第三届广东纺织服装非遗推广大使,有人甚至称她为“中国的Vera Wang”……作品获奖不断,订单纷至沓来,各大媒体频繁报道她的事迹。看她的朋友圈:接待各路人马来访参观,出席大会小会,参加各种活动,抖音、快手、小红书、视频号、公众号、微博各个平台更新互动,淘宝店洽谈接单,线下工作室的墙上的订单排满,收养的十几只猫猫狗狗要照料,寻常女人要面对的生活琐事她一样要处理……再看看眼前的她,应付自如,忙而不乱,年过四十,活力依旧。这个女人,灵动有趣,似乎天生有种引人探寻追逐的魅力。
“我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小时候,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刺绣的绷架。每走过一个骑楼底下,每经过一家门口,从窗口看进去,可能都有人在刺绣。”20世纪80年代,没什么新奇好玩的事物,小唐志茹每天放学回家最喜欢看大人们刺绣、制裙褂。
“裙”指下裳,“褂”指上衣,这种广府地区的传统嫁衣,很多母亲都会在女儿出嫁前花费数年时间绣制一套。方法是先将金、银线铺或叠在真丝绸缎上,后用不同色彩的绣线把金银线钉牢,以这些不同色彩的绣线来表现物象的色彩、明暗及其特点,俗称“钉金绣”。唐志茹出生刺绣世家,外婆绣,父母也绣。她的妈妈更是技术过硬的高手,不仅早早为自家两个女儿绣好了整套嫁衣,还在粤北开过一间有300多名员工的大厂,专接港澳客商的裙褂订单。
女儿喜欢、想学这门手艺,作为母亲,自是倾囊相授。但如果要将这手艺变成将来的饭碗,一开始她是一百个不同意的。她经历过亚洲金融危机,知道市场的无常与凶险,更知道刺绣的苦和累。她的想法是:家族手艺,女儿学会了,有个传承,当个爱好就行了,女孩子还是找个老师、医生之类的工作比较稳定。所以,当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的唐志茹在社会上晃了几年,接触了各种各样“没有灵魂的工作”,最后决心要做自己喜欢、擅长的事——绣裙褂,当时妈妈是坚决反对的。
一切自有天意,唐志茹的意中人邓启荣也出身于刺绣世家。俩人从小就认识,是邻居、同学、同桌,还都爱好刺绣。2002年,他们结婚,“小茹裙褂”品牌及工作室即时创立。“小茹”二字由邓启荣力排众议一锤定音,这个因爱而生的品牌,从一开始注定了它的使命不仅是演绎美,还要传播爱。
2004年,善于接受学习新事物的两人在淘宝开了第一家做高级定制的裙褂店。“苦等三年才接到一张订单,那时候挺难的。当时流行婚纱,我们只好一边设计现代婚纱,一边推广传统手艺。要生存下来,必须跟着市场走。这也是从小从那些港澳客商身上学到的。”“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东西,我不信它会就此消失。它有存在的理由,有它的美。”唐志茹说服母亲和老公,大胆改良裙褂样式和材质,紧跟潮流融入时尚元素,让它们既漂亮又舒适。改良后的裙褂很快被新人接纳,随着时尚达人的追捧,以及明星顾客的光顾,新加坡、马来西亚、新西兰等地海外顾客纷来,“小茹裙褂”渐渐声名鹊起。
作为钉金绣裙褂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这些年,唐志茹早就走出了自己的小天地,除了常年到粤北山区、贵州关岭传授技艺,助力乡村振兴,还积极参与各项宣传活动、公益活动,让更多人了解钉金绣裙褂制作技艺,认识广府传统文化里的瑰宝。“在推广中华传统文化方面,我是毫无保留的。个人成长、事业发展,与时代,与他人,都分不开。”
“每个细节都要力求完美,做到最好。”唐志茹说,她认同这样一句话:时间会给认真生活的人,一个美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