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届文博会的沉浸式体验,令人眼界大开。最令我震撼的,是科技与传统诗文的深度融合,让我们竟能与智能数字人展开跨越千年的对诗、对话。
步入9号展馆辽宁展区时,只见围了两三层观众,远处站立两位宽袍广袖的“老者”,抑扬顿挫的吟诗声不时传来。挤进人群发现,原来是两个交互型仿生人形机器人,化身为“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两位“智能数字人”,不停地与观众诗词唱和,讲解当时的创作背景和心情。
我伺机挤到前排,只见“李白”头戴玄色幞头,身着素白锦袍,右手握鎏金酒樽;“杜甫”身穿豆青长袍,右手执毛笔,左手半举起,三绺长髯随风轻摆,沧桑的脸带着几分忧郁。他们不仅能张嘴说话,眼珠转动,还能时不时眨动眼皮。
我瞅准机会,按下对话键问道:“请问太白先生,世人何以称呼您为‘诗仙’?”“此‘诗仙’雅号乃贺知章贺公所赐。那年吾初入长安,携《蜀道难》拜谒贺公。贺公读罢拍案,直呼‘子谪仙人也’,意为天上下凡来的神仙,并解下所佩带金龟充作沽酒之资。自此‘诗仙’之名遂传。”“李白”以清越嗓音答道。
这时,从后排挤进来一位老外,操着生硬的中文插话问“李白”姓名。“李白”昂首笑答:“吾乃李白,仗剑天涯饮酒作赋的李白。”观众听后纷纷鼓掌。
“有人说你天天喝酒写诗吹牛?是这样吗?”我接过话筒打趣地问道。“李白”立即反问道:“要是你前脚刚被唐玄宗捧成大唐顶流,后脚就被小人排挤到离职跑路,换你,除了喝酒写诗排忧愁还能咋办?”
我继续问道:“您写得最浪漫的一首诗是哪首?”“李白”右手缓缓举起酒杯,显出几分醉态答道:“老夫的《月下独酌》怎么样?不敢称至臻,却也堪称绝妙。”他左手捋了一下胡须,表情细腻如真人地大声吟诵:“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如何排遣寂寞呢?”我问了一个稍微有点难度的问题,没想到“李白”很快就给我上了一课。“依老夫之法,将心中孤寂尽诉明月,佐以美酒与月影共舞,若能赋诗抒怀,寂寞自消。”
“我能和您对诗吗?”一个小学生模样的孩子对着话筒抢着问。“当然可以。”“李白”说完脱口而出:“听好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观众齐声对答:“奔流到海不复回。”
转至“杜甫”面前时,我恭敬地问道:“子美先生,请问您最满意自己的哪一首诗?”由于人多声音嘈杂,加上我的声音小,“杜甫”没听清。“请复述。”我凑近麦克风提高了嗓音重复了一遍,“杜甫”沉思几秒钟后答道:“老夫一生写诗甚多,若论平生心血所爱,当推《登高》。”沙哑声线伴着全息投影的萧瑟秋景,“杜甫”吟诵起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也难怪,这首诗是被后人誉为“七律之冠”。我接着问“杜甫”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什么。“杜甫”眉眼灵动,详细讲述了当年在夔州(今重庆奉节)的创作情景。
不到半小时,展台已水泄不通。众多观众和我一样沉醉在数智里“冲浪”,与古人展开跨越千年的诗意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