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丽红(右)与绣娘正在进行刺绣。全媒体记者徐亚辉/摄
总策划:张英姿
策 划:詹船海
采 写:全媒体记者徐亚辉
开栏语:百业故事,皆为劳动史诗;万种形态,不改精神本色。今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本报推出《百年初心·故事里的劳动观》策划,致敬任何时代都永不褪色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当非遗刻刀雕琢时光,当AI算法编织未来,当骑手车轮划过都市……我们将以系列报道的形式,记录这些跳动在时代经纬里的劳动者群像,讲述他们的故事,解锁历久弥新的劳动精神密码,敬请关注。
【我的劳动观】
勤勉是打开传统技艺价值之门的“金钥匙”。作为传统手工艺者,一定要勤劳,勤劳才能致富,才能创造美好生活,这是我常常和绣娘们说的话,也是我一直以来始终坚定不移秉持的劳动观。
——曾丽红
制图点格、穿针引线、施针制作……4月10日,在位于韶关市武江区西联镇的“狗牙绣”制作技艺工作室内,曾丽红身着一身红色碎花裙,坐在绣桌前,一边熟练地绣着手中的“九子送福图”,一边向记者介绍狗牙绣独具特色的针法技艺。
出生于刺绣世家的曾丽红是武江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狗牙绣)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在祖母和母亲的耳濡目染下习得狗牙绣的制作精髓。专注绣艺40多年,她始终坚守匠心,以针为笔、以线为墨,不仅在传承的基础上对狗牙绣的工艺与针法进行创新,还无私传授这项技艺带动当地妇女增收,让狗牙绣焕发新生的同时,不断诠释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价值观念。
苦心坚守传承百年“绣”艺
《张九龄像》《金童送福》《富贵花开》……在曾丽红的工作室内,一幅幅题材各异的狗牙绣作品十分引人注目。
曾丽红介绍,狗牙绣因绣出的花边形似犬齿而得名,民间亦称为“韶州绣花边”,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清康熙年间,至今已流传300余年。“狗牙绣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绝妙的‘六针针法’。”曾丽红说,每一幅狗牙绣作品都需要经过六针针法的精细雕琢,用此绣法,图案表面生动立体,触摸肌理尤其明显,“具体来说,六针绣繁琐技巧为第一,施针打点至第六针披结落针,结构形‘米’如‘花’。”
俗话说“慢工出细活”,要做好刺绣这个“针尖上的艺术”,精心、细心和恒心尤为重要。高中毕业后,曾丽红虽然从事了其他工作,但在家人的支持下从未放弃对狗牙绣的热爱,坚持利用业余时间绣出百余幅狗牙绣作品。其中,她耗时八年完成的长22.6米、宽0.76米的《清明上河图》,是这项古老技艺的巅峰之作。整幅作品使用了48种颜色,运用了13种针法,数百个人物着装各异、栩栩如生,凸显了狗牙绣针法多样的特点,也生动再现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荣景象。“在创作这幅作品的过程中,我也曾有过多次放弃的念头,尤其是在绣这800多个人物时,颜色、动作和形态多变,针法复杂多样,非常耗时费力。”曾丽红说,但为了让狗牙绣能被更多人看到,她依然坚持完成了这幅巨作。
“我把狗牙绣从爱好当成事业来做,但靠我一个人的力量肯定是难以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的。”如何更好地传承是曾丽红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因为狗牙绣是几代人口手相授,相关技法也并未形成文字总结,这成为其进一步扩大传播的阻碍。“能否溯源并找到狗牙绣的相关历史记载,并将其总结成书面文字?”一个想法在曾丽红心中酝酿已久。“前人留下这么精巧的刺绣技艺,肯定是有相关记载的!”凭着一股韧劲和执着,她曾利用业余时间一头扎进书海,研读大量历史文献,查询关于狗牙绣的历史记载。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曾丽红的坚持下,最终于2023编写出一份狗牙绣制作技艺文案教材,现已应用于非遗进校园、青年夜校等公益课程,“这份资料清晰总结了狗牙绣的关键技法,极大方便了百年绣艺的传承与弘扬。”
无私传授带动女性重塑人生
“想要学好狗牙绣这门手艺,一要有耐性,二要有兴趣。”曾丽红说,为了让这门技艺发挥出更大的劳动价值,多年来她手把手地免费培训了许多来自天南海北的绣娘,其中不乏家庭主妇、残疾人士,目前她的工作室已有30余名绣娘。“她们学会了手艺,在家就可以绣,时间灵活,不仅能赚取一份收入,还能照顾家庭。”能通过这门手艺带动当地妇女增收,用劳动重塑她们的人生轨迹,让曾丽红感到非常自豪。
令曾丽红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因小儿麻痹导致下肢瘫痪的徒弟。“她的妈妈也是残疾人,家庭条件不好,从10岁开始就跟我学习狗牙绣,十多年来一直坚持靠自己的双手做刺绣赚取生活费支撑日常生活,如今也结婚了,家庭幸福。”曾丽红欣慰地说。
“想要传承,就必须让年轻一代看到我们的作品。”为了吸引年轻人的关注,曾丽红不断探索研究,将狗牙绣的艺术精髓和日常生活相融,让这门古老技艺“潮”起来。如今,丹霞山、风采楼等许多韶关本土的著名标志都成为狗牙绣作品的内容。同时,她还将作品转化为文创产品——伞、篮子、吉祥物等走进景区和电商平台,“我希望能继续用狗牙绣记录家乡变化,同时开发出更多文创产品,让更多群众了解并爱上这项非遗技艺。”
对于现代技术对传统手工业的冲击,曾丽红表示自己并不担忧。她说,刺绣在某些环节确实可以用机器代替,但机器仅仅是发挥辅助作用,想要完全取代手工刺绣并不容易。比如,用机器制作的刺绣产品可能只有一种针法,看起来会比较死板,没有灵动的气息,而用手工刺绣则可以变换不同针法,绣出来也更加有层次感。
曾丽红一直有一个愿望:希望能有一个固定的场地,把自己几十年来绣的百余幅作品进行长期的集中展示,推动狗牙绣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