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蹈演员在户外排练。单位供图
■排练现场。全媒体记者林婷玉/摄
“咔嗒、咔嗒……”一阵阵响亮的木屐声传来,舞者们鱼贯而出、双手拿着红木屐敲出欢快的节奏,一会屈膝弹跳如锦鲤跃出水面,一会舒展手臂似鱼鳍划水,动作欢腾灵动……近日,记者来到广州市文化馆广场舞创排基地职工中心,看到广场舞《鱼游春水》团队正在进行赛前排练。
经过层层筛选,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宣教部报送,广东省总工会推荐,广州市文化馆、广州市番禺区文化馆、广州飞天艺术舞蹈团共同创排的广场舞《鱼游春水》成功入围第二十届群星奖决赛,这也是继第十九届群星奖广场舞决赛作品《湾区时代》后,同一支队伍再次冲击我国群众文艺领域的最高政府奖项。这支女职工队伍,将在第二十届群星奖决赛中呈现怎样的岭南风采,讲述怎样的职工故事?记者通过与主创人员的沟通,了解其幕后故事与匠心演绎。
从“模仿鱼”到“成为鱼”的蜕变
广场舞《鱼游春水》名称灵感源自广东音乐《鱼游春水》,表现锦鲤在水中游弋的优美姿态,生动地展现了锦鲤灵动、活泼的形象,寓意“年年有余”的丰收景象,展现广东地区民俗民生的美好愿景。
2023年,导演团队在采风中诞生创意,从锦鲤游动轨迹中提取舞蹈动机,捕捉鲤鱼抢食、穿梭游动等意象转化为舞蹈动作,让普通观众能直观理解作品。2024年,《鱼游春水》首次亮相于广州市第九届广场舞大赛,并在大赛中摘冠。2025年,广场舞《鱼游春水》成功入围第二十届群星奖决赛。为了在全国舞台上展现广东风采,该作品开启了“大刀阔斧”的创作提升,融入了更浓郁的广东民俗元素,新增了木屐的踢踏与敲击声,配以特色高胡清亮悠扬的旋律,成为作品的“岭南标识”。以丰富的视听层次传递出广东人民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最初我们只是简单模仿鱼的动作,并不够生动,通过跟随编导团队去采风,亲眼看到锦鲤在水里翩跹游曳、聚散交融的美妙千姿,才体会到‘鱼游’的神韵。”演员吴怡回忆道。
记者了解到,《鱼游春水》的服装和道具设计制作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创作更新的过程。其服装道具设计既要契合编导的创作意图,又要确定服装道具的使用能配合动作和舞台呈现。经过多次打样、修改,从面料选择、颜色确定、道具准确性等方面不断推倒重复,创作团队多次在排练厅观摩舞蹈动作,最终选定了轻薄而富有弹性的面料,并在裁剪上作了特殊处理,更能完美表现鱼游动的姿态。同时,贴合广东人“亮脚”的生活习惯,让表演者在踢腿、跳跃的动作上尽显舒适与灵动。改版后的《鱼游春水》整体呈现更具岭南文化气质,也注入了大湾区现代青年的活力与追求,其十足的节奏感、律动感具备更强的感染力和传播性。
她们是舞者,也是职工、母亲
这个作品由来自基层单位的青年女职工组成,大部分是00后,她们是一群充满青春活力的“新广东人”。据了解,职工实行“传帮带”机制,由老演员指导新演员,每周约1—2次集中训练,同时有专人负责后勤保障、团队培训等管理工作。多年来,她们一直坚持,不计报酬,克服了各种困难,平衡排练与家庭生活的琐碎,保持创作和演出的持续性。
当前正是第二十届群星奖决赛的冲刺阶段,职工们每天都保持高强度的训练,有不少职工刚刚结婚生子,才走向人生的新阶段,但因为热爱,也因为使命和责任,在哺乳期仍坚持回来排练。
“宝宝今天乖不乖?有没有想妈妈?”借着排练间隙,既是舞蹈演员又是新手妈妈的嘉慧拨通了家里的视频电话。屏幕那端,是“咿咿呀呀”的新生宝宝。嘉慧仔细端详着手机屏幕里孩子,眼里是无法掩饰的思念与愧疚,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嘉慧告诉记者,说不心疼是假的,她的身体还没完全恢复,心里无时无刻不在想孩子。但为了不掉队,不影响整体进度,确保作品以最完美的状态呈现,未休完产假她就主动要求归队。每次和孩子视频,都忍不住掉泪。但擦干泪,音乐一响,她就全身心投入。“因为站上舞台,我们不仅是母亲,更是参赛团队的一员。”
节目领队及编导陈华对此既感动又心疼。“她们是团队的英雄。单位也尽力为她们提供了一切关心,比如更弹性的休息时间、营养保障和心理疏导。但最终的那份坚持,比任何奖项都更加珍贵。”这些新手妈妈,用行动诠释了母爱可以是温暖的怀抱,也可以是舞台上为了梦想而闪光的汗水与坚韧。
让每个人成为广场上的主角
记者在排练室看到,盛夏时节,排练演员顶着烈日,汗流浃背,但即便如此也阻挡不了她们数十遍、上百遍地练习。
《鱼游春水》经历了长达三年的精心打磨,每一个细节都能准确表达锦鲤形象的灵动与活力。编导陈华告诉记者,她一直在广场舞创作中寻求新的突破,《鱼游春水》历经三次修改提升,不断打磨创新,力求精益求精,做到完美呈现。希望参与者在跳舞中感受快乐,享受美,既能达到健身效果又能提升广大市民群众的艺术鉴赏能力,从而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让每个人在广场文化中都能成为主角。
广场舞比赛与舞台化的舞蹈作品不同,注重集体展示、律动清晰、整齐划一。编导谭婷也是《鱼游春水》的舞蹈演员之一。她在编排上捕捉锦鲤抢食、鱼群穿梭的姿态中提炼动作动机,形成统一动律,在起舞时更加贴近鱼群游弋的形象。
对于《鱼游春水》入围决赛,大家既紧张又激动,为备战大赛,她们已经将业余时间全部投入排练,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抠动作、走位,从来没有人抱怨一句。记者走访时队员们纷纷表示,“作品每一次修改都是进步,希望通过作品向职工群众传达积极向上的精神,带动更多人参加广场舞活动。”
记者手记
编导团队对每个动作都精益求精,演员们不厌其烦地反复练习,只为将锦鲤游动的姿态表现得更加逼真传神,通过这个广场舞作品来传承优秀民俗文化的精髓,传递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传播大众喜闻乐见的广场舞表现形式。这种坚持与热爱,正是群众文艺创作的魅力所在。